厦门小鱼网

厦门 [切换城市]

对这样的厦门,你会没有信心吗?

来源:厦门小鱼网 发布时间:2018-08-04 23:56:30

厦门地处东南沿海经济带,依托闽南三角地区,背靠八闽大地,辐射浙赣粤部分区域,面向台湾,遥望东南亚,是历史上及未来东南沿海的重要经济中心。

但是,近几年,由于房价飙升,工资较低等情况,导致在网上对于厦门的负面言论较多,甚至一度让很多在这里工作生活的年轻人失去信心,“逃离厦门”的论调也不时出现。

正所谓“不要听别人说什么,要看别人怎么做”,从数据上看,厦门的常住人口总数以及常住人口中的非本地户籍的人口数却一直在持续增长,截止到2017年,常住人口中已经有接近六成是非本地户籍。

那么为什么大家会一边“骂厦门”,一边又继续来厦门呢?今天让我们换个视角来看一看,厦门真的有大家平时吐槽的这么差吗?

PART1. 经济结构均衡,产业链分工更上游

同样是计划单列市,我们拿中国最顶尖的城市深圳来跟厦门对比,2017年,深圳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占GDP比重是:0.1%41.3%58.6%;厦门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占GDP比重是:0.5%41.7%57.8%

再细看,深圳的四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 32.8% 、金融业增加值占GDP 11.3%、物流业增加值占GDP 10.1%、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 6.8%。与之相对应,厦门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 22.4%、金融业增加值占GDP 11.3%、物流业增加值占GDP 8.3%

2017年各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深圳厦门比较

 

就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的口径来看,厦门表现虽然低于深圳的32.8%,但仍优于其他几个计划单列市。宁波市为13.58%,青岛市为5.3%,大连市2017年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未披露具体数据,不过可以推断该比例应低于20%

20175个计划单列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GDP比较

经济总量没法比,但如果仅从产业结构上来看,厦门与深圳非常类似,这说明厦门跟深圳一样,在产业链的分工处在更上游的位置,这是一大明显优势。而且我们应该也能明显地感受到,像泉州漳州的很多企业,在金融、物流、文化创意等方面,确实基本上都是找厦门的公司来服务。

PART2. 产业升级关键时期,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发力

现在提起厦门,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房价高,收入低,产业空心化等等。其实不仅是厦门,深圳近两年因为楼价高、物价高,导致众多制造业厂商纷纷撤离,众多媒体也一直在惊呼“深圳产业空心化危机”。

事实上,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来说,产业的调整与升级很正常。迁走低端产业的过程中,保证有一批相当体量的高新技术企业涌现,正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做强做实制造业的必经之路。

厦门市政府其实也很早就看明白这一点,一直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出台各种扶持培育政策。目前,厦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经突破1400家,差不多占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3097家)的半壁江山(46.01%)。可以说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上,厦门一直在进步。粒子君这边有一份20171-11月的数据:

尤其像表格中的集成电路产业,正是由于厦门市政府的不断扶持下,才能得到如此迅速的增长。2017年,半导体知名企业通富微电、士兰微相继落户厦门,加上较早扎根厦门的三安光电、联芯、紫光等一批龙头企业,目前厦门市集成电路企业有170家,从最早的产业荒漠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

当然,高新技术企业的涌现不能只靠外部引入龙头企业,更是需要内部持续较高的创新性投入。从研发强度(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角度看,厦门市2016年为2.98%2017年达到3.1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1个百分点,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仅次于深圳,位居第二。

20175个计划单列市研发强度比较

而且,在2016年研发强度城市榜单中,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位列全国第四。

厦门市政府在科研投入方面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也功不可没。为鼓励和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厦门市实行税收减免和财政补助双重优惠政策。自2008年实施以来,厦门市共有4395家次企业享受了这项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达155.28亿元,涉及减免税额达37.85亿元。

厦门企业在享受税收减免的基础上,还可以享受研发经费财政补助。2016年研发经费补助政策实施两年来,厦门市共有2057家次企业获得研发经费补助,补助资金达7.85亿元,约占全市科技经费的60%

虽然相比于深圳、杭州,厦门的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还略显薄弱,但持续的研发投入,将成为厦门在高新技术产业转型上强有力的动力引擎。

PART3. 港口效应明显,为产业升级创造有利条件

身为国内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厦门在全国乃至全球物流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目前厦门港集装箱吞吐量,在全球排名已经上升至第14位,增速明显(2017年排名第16位)。集装箱航线140余条,通达五大洲所有重要港口,是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以及金砖国家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

除海运发达以外,厦门也正依托完善的空港、铁路、陆运交通体系,形成庞大的航运物流产业链。身为全国第五大口岸机场,区域性航空枢纽的厦门空港,2017全年货邮吞吐量达33.87万吨,增长3.1%。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双11”前三天厦门的收派件总量就创下历史新高,三天达到700万件,厦航进出港全部航班货舱满仓,体现出厦门强大的物流吞吐能力。

铁路方面,20158月开行的中欧(厦门)班列(含中欧线和中亚线),通过国际海铁联运模式将台湾地区、东盟与欧洲大陆高效联通。

“十一五”期间,厦门也被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定位为东南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全国9个)、一级物流节点城市(全国21个);“十二五”以来,厦门被定位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全国4个)、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全国29个)、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全国23个)、国家骨干联运枢纽(城市)(全国23个)和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全国15个)。

国际物流中心,货汇八方、物流全球,是众多城市争相打造的目标。17世纪初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到现今的新加坡、中国香港,这些城市的崛起背后后都蕴藏着一定的发展逻辑: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聚集为目标,最终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和城市竞争力提升。

比如宁波,坐拥世界第一大港舟山港,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开通了240条航线,2016年集装箱吞吐量就达到了2100多万标箱。在依托海铁联运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宁波航运金融、航运交易、航运信息服务业等发展迅猛、颇具特色。

拥有庞大而且不断增长的物流集散量,厦门也更容易聚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其他城市所不具备的有利条件。

小结

众所周知,新加坡的产业发展从1965年建国至今大致经历了3-4次更替。基本是10年一次产业升级转型,逐渐从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发展到今天的知识型经济为主。期间,新加坡在上世纪8090年代和2000年左右,先后进行了三次阶段性产业升级和转型。

同样是海港城市,同样被称为花园城市,如今的厦门在某些方面很像上世纪8090年代的新加坡,也正处于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当时的新加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了经济复苏,使新加坡80年代末全面实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目标。

如今的厦门,在相对均衡的经济结构基础上,发挥好航运物流中心优势,持续引导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再加上中央的政策支持,粒子君相信,厦门一定会顺利跃过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迎来经济的新一轮高速发展。

你说,对这样的厦门,会没有信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