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小鱼网

厦门 [切换城市]

学习习总书记重要论述: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来源:民生周刊 发布时间:2018-09-21 14:00:46

 编者按:从7月起,《民生周刊》推出系列文章,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重要论述体会。今天推出第五篇《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重要论述体会之五

rticle>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他强调,我们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生态环境是重大政治问题、重大社会民生问题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亲力亲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十九大还为生态文明建设设计了时间表、路线图,到2035年生态环境要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生态文明全面提升。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人类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生态文明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从历史经验教训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古今中外,一些文明的衰落湮灭,都与生态环境恶化、人类无法生存繁衍有直接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绵延不绝5000多年,与中华文明孕育的丰富生态文化理念与实践,有着莫大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说:“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造成的。资源开发利用既要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要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根基。”他说:“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想一想,在现有基础上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总量增加一倍,产能继续过剩,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态环境?经济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是什么形势?所以,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

在5月18日至19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我们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确保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经过改革开放40年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体量已经位列全球第二,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制约下一步健康发展的短板。各类环境污染成了民生之患,民心之痛。随着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等等要求也越来越高,老百姓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环境问题成了最迫切的民生问题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底线。”“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生态环境是每个人都离不开,也没有任何产品可以替代的公共产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全党同志都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让人民群众生活工作在生态良好的环境中,让子孙后代在我们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是当代人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发展问题上的重大理论创新,生动形象地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理论与思想指引,不仅有重大理论价值,而且有生动的实践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不断深入人心,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浙江安吉县余村,过去“采石为生”,部分人靠“石头经济”发了财,但大部分人却很穷,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破坏。在“两山”思想指引下,他们转身发展生态经济,实现了生产可持续、生活富裕、生态文明,成为东部发达地区生态做得最好的地方之一。河南新县地处江淮水系上游,是有名的将军县和国定贫困县,他们结合当地实际贯彻“两山”思想,“事山如父、事水如母、事树如子”,把大自然当亲人呵护,吃“生态环保”饭脱了贫。贵州荔波县地处黔桂交界的深度贫困山区,聚居着18万布水苗瑶等少数民族群众。过去交通不便,这里的生态美景和少数民族风情,藏在深山无人知,现在,交通改善,高速公路、支线干线飞机开通,高铁也在建设中。交通畅通,深山的自然人文风景一下子惊艳了世人。他们依托美好生态、挖掘独特民俗文化,打生态牌,一心一意搞“全域旅游”,今年上半年,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出现“井喷”之势。

今天,绿水青山已经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自然平台和前提条件,成了金钱不能替代的刚需。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许多生态资源丰富但却相对贫困的地方,在交通条件改善之后,通过对各生产要素的创新性改革,盘活了生态资源,在保护生态环境中保护了生产力,在改善生态环境中发展了生产力。让“美丽的贫困”变现为“美丽的富裕”,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说,经济发展不能对资源和环境搞竭泽而渔,生态保护也不能舍弃经济发展,缘木求鱼。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才能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跨越时代的伟大工程,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唯有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才能不负时代使命,不负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