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小鱼网

厦门 [切换城市]

关于80后年轻父母的几个现象

来源:魔鬼鱼 发布时间:2009-07-29 14:09:40

 
【小编杜杜整理推送】
 
 
  【现象一】不想要孩子,被父母逼着生

    “经济基础不牢固,感情就不牢固,以后万一离婚,孩子就成了累赘,与其把孩子带到人间受罪,还不如干脆不生。”这是80后女孩洁雅的想法。她快要结婚了,也在考虑要不要孩子的问题。

    80后的小杜也担心:“万一日后跟老公感情不好两人相处不来,生了小孩想离婚就非常被动。”

    甚至有80后父母认为孩子并不是自己想生的,是父母逼着他们要的。一对25岁的年轻夫妻带着两个月大的女儿就诊。女儿的胃出口处患有先天性幽门肥厚,吃奶老是呕吐不止。术前谈话时,他们对医生说:“我们不想治了,是父母让我们来治的。我们本来就不想生孩子。”

    另外,70%的产妇可以顺产,却因怕疼或为身材考虑最终选择剖腹产,其中,80后产妇占绝对大多数。 一位产科护士说,80后的准妈妈们躺在产床上,宫口刚一打开,就大喊大叫非要剖腹产不可,做再多的思想工作也没用。

    【现象二】坐月子,护士成全职保姆

    80后的高先生刚做父亲第二天,给孩子剪指甲,可才剪了一个,就不敢剪了。他笑着说:“还是请护士小姐帮忙吧,孩子指甲这么小,我怕弄伤他。”

    护士给孩子剪完指甲后说:“孩子在打嗝,你抱抱他吧。”谁知,高先生无奈地说:“哎呀,我不敢啊。从出生到现在,我只敢在他睡着时抱抱他。我一个大男人粗手粗脚,怕把他弄痛了。”

    “孩子打嗝不会抱,尿尿了手忙脚乱;指甲长了不会剪,打个喷嚏吓得心发慌;连孩子眼睛上有点眼屎都不敢擦……”第一医院产科护士感叹:“有些80后父母到现在还是父母的掌中宝,她们住院期间,产科的护士几乎成了全职保姆、月嫂了。”

    记者了解到,许多“80后”都准备依靠家里老人伺候月子、带孩子,或者请月嫂。“像给孩子洗澡这样的活儿,我们两个都不会。”年轻的王先生告诉记者:“没办法,我们两口子平时连厨房都不下,更不用说带孩子了。准备先请月嫂,满月后两家父母轮流帮忙带孩子吧。”

    【现象三】带孩子看病,和医生“讨价还价”

    “住院费多少钱?”

    “4500元左右。”

    “这么贵,便宜点行不行?”

    “这些费用不是我定的,我管病不管钱。”

    “要住院多久?”

    “最快一个礼拜左右。”

    “时间能不能再短点?”

    这是一位80后母亲和医生的对话。她的孩子两岁,患中耳炎导致淋巴脓肿必须手术治疗,从儿科转入儿外科,她与医生“讨价还价”了两天。

    第一医院专家连晃说,80后父母对孩子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甚至连手术切口的大小都习惯性的讨价还价。而不是首先把孩子疾病性质考虑在内,不是积极地配合医生,而是要医生配合他们。

    另外,连晃说,80后父母对医生抱有怀疑态度更直接。一对80后父母带患先天巨结肠的孩子来第一医院看病。他们随身带着小本子,上面记录着他们从网上查的资料和就诊过的医生的说法,对比哪个医生的治疗方案更好。还有,有些80后父母带着孩子看病,医生询问孩子病史,他们往往不知道,还要问家里老人。

   【现象四】 育儿不惜重金,专买高档孕婴品

    “维生素、叶酸、钙片、准妈妈奶粉……这些东西我从怀孕时就开始吃了。”在一家婴童用品店,记者碰到了为即将出生的“牛宝宝”挑选婴儿用品的李小姐,“我是独生子女,从小父母就特别舍得为我花钱,如今我也是这样想的,只要是对孩子好,多花点钱无所谓”。

    才当父亲没多久的赵先生也在旁边说,他儿子现在已经算是“有车一族”了:一辆手推车、一辆学步车、一辆扭扭车,家里的客厅都被这些“装备”挤满了。

    一些婴儿用品店店主介绍,高价名牌孕、婴用品的消费主力军是80后的父母,“衣服要买品牌的,东西要用进口的”已成为现在很多年轻家长的育儿观念。在这种观念下,商家也投其所好。

    第一医院专家连晃说,现在的新生儿容易红屁股,跟父母偷懒爱用尿不湿有关,“一块尿不湿里藏了几泡尿几泡屎也不知道。”他说,而传统使用的纯棉尿布,湿了就要及时换,宝宝屁股能及时透气。

    【现象五】盲信旧风俗,一周不给宝宝洗澡

    在老家农村,有刚出生宝宝肚子胀不能洗澡的说法。满月时,小佳发烧了,也没排便,肚子有点胀,奶奶说不能洗澡,整整一周妈妈都只用拧干的毛巾给小佳擦身子。

    一周后,爸爸发现小佳背有点红,一碰她就哇哇大哭。第二天,她整个背部都肿了,肚子胀得更厉害。送到医院后,医生诊查后说,小佳患了新生儿皮下坏疽,原因是没有及时洗澡、不注意卫生。因为时间拖得太久,细菌在小佳血液中繁殖造成败血症,引起感染性休克,全身还出现不同程度的脱皮。最后,除了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和输血治疗,医生还在小佳的背上切开40个小口引流。

   【现象六】给孩子取名,上网花钱买一个省事省心

    记者在某搜索引擎上输入“取名网站”,搜索出几百家专为孩子取名的网站,收费都在200元至1000元不等。

    家住海沧80后的叶女士在网上花400元为刚出生的宝宝买了“瑾瑜”的名字,她说:“全家人为孩子想的十几个名字都不专业,起名网站的设计师说我家宝宝五行不缺,瑾瑜来自握瑾怀瑜,比喻拥有美好的品德。”她说,取个好名字关系到孩子一生,多花点钱为孩子买个好名字省事省心。

    预产期在今年10月的吴小姐也说,从网站买的名字都是根据每个人量身打造的,花钱买个好名字很值。

  【现象七】只生不养,隔代教育各有利弊

    林小姐工作繁忙,只能把孩子送回老家由父母代管。为了孩子教养问题,她和母亲吵过无数次。比如孩子满2岁了,她认为可以自己吃饭了,母亲却坚持要喂孙子吃饭。孩子吃东西,老母亲总爱先在自己的嘴里“过”一遍,然后给孩子吃。为这事,林小姐跟母亲争执了好几次。

    有时林小姐佯装要打孩子,老母亲见状,脸色马上大变,跟林小姐急了。林小姐很郁闷:“以前从来不和妈妈吵架,现在三天两头吵架,电话里说着说着也吵起来,两代人的教养观点差别太大了。”

    据了解,由于工作压力大等原因,越来越多年轻父母把孩子交给老一辈,80后年轻父母“只生不养”现象普遍存在。有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大城市中,半数以上的家庭存在隔代教养的育儿方式。

    有关专家说,“隔代教育”有利有弊。老一辈人有育儿实际经验,弥补年轻父母在这方面知识空白。但许多老人家毫无原则地迁就和溺爱孩子,常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