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聂隐娘》 不只是电影……
来源:厦门小鱼网 发布时间:2015-08-22 00:00:00
还有五天,侯孝贤这部吊足广大影迷胃口的《刺客聂隐娘》就要在内地公映了。小策君特地整理了几条观影指南,希望能让第一次接触侯孝贤导演作品的影迷更好得理解这部作品。
前!方!高!能!预!警!
内含剧透,请谨慎观看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故事梗概
电影《刺客聂隐娘》取材自唐代裴刑短篇小说集《传奇》里的《聂隐娘》一篇,讲述聂隐娘(舒淇饰)幼时被一道姑掳走,过了13年被送回已是一名技艺高超的女刺客,而师傅送她回来的目的竟然是刺杀青梅竹马的表兄——田季安(张震饰)。师傅对她说“剑道无亲,不与圣人同忧“,而剑术已成的聂隐娘,最后能否斩绝人伦之亲,得到自己的道?
人物小传
聂隐娘(舒淇饰):与田季安为青梅竹马表兄妹,因政治原因两人被拆散。后被嘉信公主(道姑)掳走,在山中修习剑术,13年后下山奉道姑之命刺杀表兄田季安。最终选择放弃刺杀田季安,云游四方。
田季安(张震饰):魏博节度使,性情暴虐多变,内心复杂。对聂隐娘既爱又怕。同时,对于魏博地区的统治是继续偏安一隅共处还是公开与唐朝对抗,内心摇摆不定。
夏靖(阮经天饰):田季安的幼时玩伴,长大后成为田季安的贴身侍卫,多次救田季安于危难之中。
田元氏(周韵饰):田季安的妻子,是元谊家与田家政治联姻的牺牲品。
精精儿(周韵饰):元家派出的顶尖杀手,与聂隐娘交手,被打败。
胡姬(谢欣颖饰):田季安的宠妾,怀有身孕。险些被元谊家的纸人巫术杀死,被聂隐娘救下。
嘉诚公主(许芳宜饰):自京师长安嫁到魏博,田季安四岁时,将其收为养子教育长大。终其一生,维护田氏对魏博统治的同时,也不让田氏父子两代越过黄河,维持了魏博与唐朝近二十年的和平局面。希望促成聂隐娘与田季安的婚事,但事与愿违。
嘉信公主(道姑)(许芳宜饰):聂隐娘的师傅,与嘉诚是孪生姊妹,和嘉诚有着完全不同的政见。认为杀死暴虐的藩镇统领是“止杀”的唯一道路。当年刺杀田季安未成,后一心训练聂隐娘刺杀田季安。
聂锋(倪大红饰):聂隐娘的父亲,田季安的姑父,魏博大将,忠于田氏家族的统治,力阻聂隐娘刺杀田季安。护送田兴到临清。
采药老者(石隽饰):磨镜少年的师傅,与磨镜少年共同救下田兴和聂锋的性命。
聂田氏(咏梅饰):聂隐娘母亲,田季安的姑姑,曾是嘉诚公主的录事官,继承嘉诚公主遗志维护田氏对魏博的统治,与唐朝和平共处,极力反对聂隐娘刺杀田季安。
田兴(雷震语饰):田季安的叔叔,聂隐娘的母亲。军将统帅,属于朝廷派。因在朝堂上顶撞田季安,被贬谪到临清边境。
磨镜少年(妻夫木聪饰):倭国人,遣唐船上的工匠,遇船难,滞留在唐土,在田兴被贬谪的途中,救下了聂锋和田兴的性命。
人物关系图
看点解析
一、背景——看《刺客聂隐娘》必须知道的一些事儿
唐朝在我们中国,是最动人的时代——侯孝贤
【万国来朝,日本派出了几十次遣唐使】
唐王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高峰,从当时的整个世界上来看,无论是军事还是文化方面,在那个时代也拥有着极为突出的势力和影响力,堪称东亚世界的中心。同时唐王朝也是自秦汉以来超过2000年的王朝历史之中,最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时代,正是由于这种开放性和包容性,周边诸国向唐王朝派遣了不少外交使节,并送去了大量的留学生以及学问僧,在横跨那个王朝约两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派出了十几次遣唐使团。
【藩镇割据,河朔三镇的由来】
自唐玄宗后期爆发安史之乱,唐王朝元气大伤,经过八年苦战,到唐玄宗孙子唐代宗的时候才勉强把叛乱“平定”。不过安史的几个部将,虽然名义上归顺了朝廷,实际上并不服从中央,自己署置将吏官员,各握强兵数万,租赋不上供,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朝廷无力过问,只是采取姑息政策。这些叛军残余占领的地盘,就是所谓的河朔三镇:卢龙(河北北部)、成德(河北中部)、魏博(河北南部、山东北部)。与此同时,唐朝用来镇压安史叛军的将军们,在平叛胜利后,自己又成了新的军阀,对朝廷命令阳奉阴违,屡屡发生兵变,后来也逐步蜕变藩镇,其中最为恶劣的平卢(山东)、淮西(河南南部)等镇,其蔑视朝廷之举动,不逊于河朔三镇。
【皇帝没辙,魏博真的很牛气】
《刺客聂隐娘》的故事发生在河朔三镇之一的魏博镇。魏博镇的开创者是安禄山的大将田承嗣,相比另外两镇节度使李怀仙、李宝臣的胡人血统,出身汉族的他在位时间长达16年(公元763年—公元779年),因而奠定了坚实的统治基础。同时从地理位置上看,魏博靠近东都洛阳,可以说华北东部动向的钥匙实际上就掌握在魏博节度使手里。唐朝廷对此无可奈何,只好采取怀柔政策,通过加官进爵以及联姻等方式来笼络田承嗣。
【隐娘出现之前的故事】
田承嗣死的时候,几个亲子或年幼,或不成器,所以选了侄子田悦掌权。田悦足够精明,联合其他藩镇共同对抗唐德宗的“大讨伐”,取得胜利,保持了魏博镇的独立。还间接促成了“泾原之变”的爆发,逼得德宗皇帝仓惶出逃奉天。
不过这些跟田承嗣之子田绪没啥关系,有一次田悦赴宴归来,田绪带领几十名死党突然发动兵变,把田悦及其一家全部杀死。田绪残暴好杀,在魏博镇没什么威望。杀了田悦后,为了把位子坐稳,田绪主动向朝廷示好。唐德宗觉得这是个从内部分化瓦解魏博镇的好机会,不仅承认田绪继承魏博节度使之位,还把自己的妹妹嘉诚公主嫁给了田绪。
嘉诚公主带着政治任务来到魏博,开始暗暗培植亲朝廷势力。田绪幼子田季安,生母出身卑贱,嘉诚公主就把田季安收为养子,刻意栽培,使其成为田绪的继承人。不过田绪地位稳固后,也逐步从依赖朝廷转向防备。邻居昭义镇发生叛乱,大将元谊对抗朝廷失败,带领五千精兵和万余家眷投奔魏博。田绪大喜,不仅接纳了元氏家族,还让世子田季安娶了元谊的女儿,结成儿女亲家。
也许接纳叛将表明田绪开始公开对抗朝廷,反正之后不久,田绪就不明不白的突然“暴死”了。田季安即位,因年幼,大权落到了嘉诚公主手中,魏博镇的政治风向倒向了朝廷。嘉诚公主任命田季安的堂叔田兴为禁卫军总指挥,田兴在军中素有威望,是嘉诚公主重点培养的亲朝廷派。
几年后,嘉诚公主也死了。这时候田季安也长大了,要自己当家作主,身边又有个野心勃勃的妻子元氏,于是,魏博镇风向又变了……
就在朝廷新一轮讨伐藩镇行动轰轰烈烈展开、田季安游弋于朝廷与藩镇之间力图寻求平衡之时,聂隐娘学成武功,回到了故乡魏博。
二、剧本——《刺客聂隐娘》的诞生
打造冰山,准备远远超出会呈现在电影取景框的东西,这是侯导拍电影不变的习惯——谢海盟
【《刺客聂隐娘》的四个编剧】
《刺客聂隐娘》有四位编剧,侯孝贤和朱天文毋庸多言,合作超30年的搭档,朱天文自1983年起,一直是侯孝贤忠实的创作伙伴。此次在《刺客聂隐娘》的剧本编排中,朱天文着意于叙事本身的节奏和情调,其感性细腻与侯导的淡泊自然相结合,使《刺客聂隐娘》呈现出了最美的诗意。
钟阿城早在90年代末就曾与侯孝贤合作过《海上花》,《刺客聂隐娘》也是他继2006年田壮壮执导的《吴清源》之后,再度担任编剧工作。阿城来自人生阅历的渊博见识为整部电影打桩立竿,不在剧本故事情节人物设定等表面处,而在更深一层的概念与想法,比如“杀手的成本”、汉与胡的关系以及解决了困扰其他几位许久的道姑定位等。
另外一个编剧谢海盟台湾小说家朱天心与文学评论家唐诺的女儿,从小耳濡目染,在台湾第一文学世家中长大。因她熟知唐朝历史的细节而参与剧本讨论。凭着对侯导的了解,她的创作角度独一无二,特殊的经历与个性为剧本注入新的张力。
【耗时四年、易稿三十七次的剧本】
据谢海盟称,《刺客聂隐娘》光就剧本便耗时四年,一共易稿三十七次,现在大家看到、用以拍摄的2012年10月版是第三十八版剧本。那四年间,第一年是侯导在家闭关,研读各唐代史册,撷取少少的纪录(新旧唐书、资治通鉴中有关嘉诚公主、魏博田家、元谊一家的纪载,往往就短短一行而已),从各史实年代中,卡出一个足够放入《刺客聂隐娘》故事结构的空间,即公元809年,唐宪宗元和年间的魏博藩镇。而为了弄懂故事背后的中唐藩镇之乱、道教与朝廷的关系以及节度使、遣唐使等历史背景,侯孝贤甚至把从南北朝到隋唐的社会风俗史、节度使官阶形成、胡化汉人与汉人之间的关系,以及遣唐使和唐朝之间的关系都梳理了一遍。“因为你必须把那时候的背景,整个时间空间弄清楚。因为唐朝毕竟太远,你还要从很多生活史方面去理解,还好就是内地本身出了非常多的考据的东西,把这些全部弄清楚,才开始可以去整理故事。”
【与原著大为不同的人物关系】
剧本修改几十次,对于四位编剧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让一名刺客得到现代人的共鸣。和原著小说相比,《刺客聂隐娘》的剧本做了大刀阔斧的改动,刺杀青梅竹马恋人田季安这一主要叙事线索,代替的是去刺杀与聂隐娘毫无瓜葛的陈许节度刘昌裔。
原著小说并未提及,但历史中真实存在的嘉诚公主,在电影中像是聂隐娘的精神导师,聂隐娘幼时被拐、聂隐娘与田季安的幼时情愫、聂隐娘放弃刺杀田季安等关键节点,都因嘉诚公主而变得合情合理;而道姑与嘉诚公主长得一模一样,这解释了聂隐娘幼时被拐走的原因。
原著中的聂隐娘被训练成绝世高手,道姑要她杀谁便杀谁,过于盲从,少了道德感。因此在电影中改为,舒淇饰演的聂隐娘最终违背了道姑的命令、并未对张震饰演的魏博节度使田季安下手。为什么?需要找出不杀的合理性。最后朱天文提出“她不愿杀,因为杀了田季安会使魏博大乱,她不愿弃自己的父母之邦不顾。”
为了使聂隐娘的杀人动机变得合理,除了通俗易懂的“情仇”这一项,还加入了藩镇割据的历史事实——以对手田季安和元氏一族“荼毒百姓,贼寇猛于虎”赋予刺杀正义/非正义性。
【台词也分工,并非都是“文言文”】
《刺客聂隐娘》的台词并非全是文言文,大部分只是“非口语”。属于文言文的台词,集中在田季安与臣下廷议的部分,主要目的是在营造时代氛围与大历史背景,并不非要观众看懂不可,这部分由熟稔京剧与章回小说的谢海盟负责。奶妈、仆役、士兵们等私下交谈,较为庶民市侩的用语,由熟悉笔记小说、野台戏的侯导撰写。人与人之间情感流露、文学性的部分则交给朱天文。
由三人负责不同性质的台词,主要是能藉由台词明确区分剧中人的身分与对话场合,是在剧本建构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三、拍摄——傅抱石的山水画
三、拍摄——傅抱石的山水画
从物理空间上重建9世纪的魏国(魏博)不啻为惊人之举,它展开了一个如画的世界——美国《综艺》杂志
【傅抱石风格的电影,大量空镜头美如山水画】
钟阿城曾说,侯导的剪辑不求逻辑因果,不讲行为的完整性,却独强调整体质感,因而得了中国诗文并列法的神韵。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短句间并没有必然逻辑因果,但并置一处,荒莽的意象却不假多说,扑面而来。在这点上,《刺客聂隐娘》无疑做到了极致。全片色彩细腻多变,绿林中大光圈镜头下的舒淇格外美丽动人,殿堂里大量红黄暖色炽烈地铺陈,重峦叠嶂、烟雾水气的空镜头更是别有一番气韵,如淡墨山水画般充满东方禅意。
影片里有几场空镜。彼时,隐娘在负镜少年帮助下救其父其舅于元氏乱贼之手,栖身于田舍农家疗伤。夕阳之下的农舍,背靠远山,鸡犬相闻,炊烟袅袅;远望过去,孩童啼笑打闹,正是陶渊明的诗境。翌日黎明,天色将晓,前有大河潺潺流淌,层峦青山相叠在后,孤岛寒树则独屹大河对岸,宛若云林山水,一派荒寒气象。忽有几个舞动的墨点,那是三两只寒鸦,一时振翅远飞,抖动的枝杈照旧在空气中发出细碎的回响。
再比如被发配的官差行走在武当山下、刺客穿梭在白桦林间,还有时而暖色、时而冷色的湖面、仰拍的树林,云海。这些中华的美景穿插在故事之中,构成了电影呼吸的节奏。要是仔细聆听还会发现,虫鸣声、树叶摩挲的声音也贯穿全程,配合着电影的气韵。
事实上,在在剧本讨论与筹备阶段,侯孝贤以及他的团队从未意识到“山水画电影”这一构想,当他们的第一遭目睹大九湖云兴霞蔚的湖景时,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山水画真是写实的哪!也是侯导第一次发下豪语,他要拍摄一部傅抱石风格的电影。
【用细节说故事】
“他可以一天只拍一个场景,一周之内同样的场景拍个五六遍,过几个月他又回去重拍同样的场景,可是布景我早就拆了。”《刺客聂隐娘》制片人、美术设计黄文英是侯孝贤团队的老将,她表示这一次侯导与以往相比更加注重细节。《刺客聂隐娘》的美术细致程度,很容易让人想起他的《海上花》,所以你能看到在《刺客聂隐娘》里面,花了大量时间铺陈的那些生活细节:聂隐娘回归之后,长镜头记录了仆人布置浴室的每一道工序;还有送别使节时候,长镜头交代了敬酒的步骤和礼仪;甚至在聂隐娘受伤后,磨镜少年为她上药的长镜头里,你几乎看不到上药的工序,但通过木质盒子开关的声音、纱布被撕扯的声音,以及聂隐娘的面部表情里读到大概的步骤。
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希望重现唐朝风韵,“我喜欢唐朝是因为它华丽”。一向风格写实的他,为了展现唐朝的丝制品,除了在苏州杭州购买,还让美术部门去印度、韩国买手工的丝制品回来。影片的置景精美,原来每一幅屏风都是手工画出来的,包括墙上的画都是美术学院的学生画出来的,甚至到最后一天最后一刻在拍的时候,他们都还一直在画。
【为拍深山黄叶等数月】
《刺客聂隐娘》的外景很多,遍布湖北武当山、神龙架、利川、随州、内蒙古等地。特别是在湖北拍摄,取景地山高林密,150多人的剧组要负重辗转,非常辛苦,因为侯孝贤很不喜欢在摄影棚里拍电影,他喜欢自然的光线。侯导选择神龙架等地,就是觉得这是他想象中“有古意、像世外桃源”的地方。
电影中约有十五场左右在日本拍摄,借用京都的大觉寺、高台寺、东福寺、平安神宫的水上泰平阁,姬路的圆教寺。选择日本的场景,主要是放眼今日世界,日本是在大化革新唐化运动至今,仅有保存唐朝物质文化最完整的地方,是《刺客聂隐娘》拍摄建筑物外观、阁道与庭院园林时,唯一的选择。
舒淇说,拍《刺客聂隐娘》,其实就是在等——等风、等云、等鸟儿散去。随州银杏谷被用来拍摄舒淇在此“隐居”的戏份,但2012年10月剧组去时,侯孝贤没看到他想象中的“漫山遍野的黄叶”,最后他决定先去其他地方拍摄,等到银杏谷的树叶变黄后再来补拍。他还专门叮嘱工作人员,一定要保护好“聂隐娘家”,家门口千万不能出现现代化景观。
【业内大师打造华美唐朝】
如此华美的电影画面离不开业内大师的驾驭。黄文英此次担纲《刺客聂隐娘》的美术设计,对每个人物和场景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从道具饰物的陈设,到角色造型的设定,再到人物与环境的融合,都极致苛刻,造就了极具考究的细节之精良,呈现了宛如唐画般的大局之华美。80年代中期进入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摄影师,其创作画面风格以唯美、浪漫着称。
从业38年的台湾电影摄影大师李屏宾担任《刺客聂隐娘》的摄影。众人眼中对李屏宾的印象都不约而同定格为“外表粗犷,内心细腻”。李屏宾对光的研究近乎执狂,光的捕捉就像陶瓷艺术品,需要时间的捶打,而他就在摄影机的背后静待一切美妙的出现。他的摄影手法隐藏在情节之中,玄妙之处令人无以言表,正如《聂隐娘》中诸多的诗意美景,引人赞叹却又妙不可言。此次在《聂隐娘》的拍摄途中,李屏宾的敬业品性令整个剧组敬服,他不分昼夜与侯导走遍各个拍摄地采光取景,这才呈现了《聂隐娘》中如画卷般美轮美奂的写意场景。
四、解读——青鸾镜舞的孤独
我觉得电影应该是这样:每个人都能看得懂,能看得很深的人就会看得很深很深……——侯孝贤
【聂隐娘的“侠”在何处】
唐传奇《聂隐娘》的故事中本没有“侠”,有的是只女刺客——拿经典女侠片胡金铨导演的《侠女》来说,徐枫饰演的女侠杨之云本打算隐退江湖的,出来迎战完全出于自保,况且在动机方面还有与当朝奸人做对抗这样的正义动机,简单直接,是那种最好认的武侠片。而聂隐娘呢?很难将聂隐娘(尤其是初期的聂隐娘)归为一个有自己价值观和生死观的侠士,甚至其行为动机也是可疑的。
当然,电影作为故事的重构,为这一没头没尾的唐传奇加入了不少人物的合理性,这使得聂隐娘这个人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丰满。电影中,聂隐娘的母亲言之凿凿的向她讲述,只有放弃刺杀魏博藩主田季安,才能维持藩镇内外更大程度上的安定,否则内忧外患之下定会大乱。这种转化变成了聂隐娘个人的“自觉”,她终于有了行为动机,并且转向了侠之“大义”,从这个角度来说,《刺客聂隐娘》讲述的是一个女刺客变成女侠的故事。
然而,转变后的聂隐娘依真的是寻常意义上的女侠吗?电影中并没有明确交代。如以“杀一独夫贼子而救千百人”来丈量刺杀田季安这一家国大义,隐娘自是“侠”女;而后因念及田季安诸子年幼,恐其身死魏博大乱,伤及黎民而下不杀之心,同样也称得上是天下“侠”义。可隐娘的杀与不杀,以及与田季安之间青梅木马的情愫种种,都藏在舒淇那张不能有情绪的脸背后。100分钟电影,隐娘的对白只有寥寥数语。家国悲戚、儿女情长全都深埋心中,为嘉诚公主身死异乡而感怀流泪时,也是用布帕蒙脸,闷声恸哭。侯孝贤心中的“侠”女终究着落在一个“隐”字上头。
侯孝贤放置了太多暧昧的解读空间,比如,聂隐娘究竟是为何转变的?仅仅只是因为母亲之口说出的“大义”吗?在影片的结尾,决定不杀表哥后,聂隐娘并无其他实际的舍身取义的侠义作为,而是归隐江湖,那么,磨镜少年对聂隐娘意味着什么?上述所有暧昧含糊的细节,造就了《刺客聂隐娘》的特别。可以说,这部电影,远不止一个传统武侠片可以承载。
【独自一人,没有同类】
《刺客聂隐娘》将结尾时有一场近景特写是故事大纲里原本没有的。这也是整部电影中唯一一个胸部以上特写。镜头里,隐娘袒露着一条胳臂,磨镜少年端坐其后为她背伤敷药。隐娘若有所思,面容孤寂,沉吟道,昔时嘉诚公主从长安远嫁魏博,就像青鸾一样,死在陌土,没有同类。
隐娘口中所念是其幼时记忆——细雨暂歇,白牡丹盛开,似千堆雪。嘉诚公主端坐其间抚琴而念:“罽宾国国王得一青鸾,三年不鸣,有人谓,鸾见同类则鸣,何不悬镜照之,青鸾见影悲鸣,对镜终宵舞镜而死。”
侯导曾说,他这个人一辈子都不会变,他拍电影,就是喜欢故事里那样一群人,因此批判不来,只能呈现出来,远远地冷静地看着他们,看他们在自己的人格和命运里挣扎,逃不掉的,一片苍凉。
所以,有很多人说《刺客聂隐娘》其实讲的还是孤独,是青鸾镜舞:一个人身处琼楼玉宇,无人知,无人懂,只能踽踽独行。但孤独的又不止是着于枝头的隐娘,深宅宫中的田季安,还是银幕背后的侯导。他一个人拍电影四十年,但是绝大多数时候不被懂,只好对镜自舞。
到底是不是这样,也许只有侯导一人自知了。
相关话题
- ·《刺客聂隐娘》 不只是电影……201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