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小鱼网

厦门 [切换城市]

“闽南·YOUNG”音乐微现场刮起“闽南风”

来源:厦门小鱼网 发布时间:2018-06-14 23:38:37

 
      启动于今年4月份的龙舟唱晚 “闽南YOUNG”音乐微现场,先后走进了曾厝垵、环岛路沙滩、集美大社侨房、小白楼、文确楼等人文地标,晓学堂书店、集美集文创园等艺术空间,到现在已经连续举办了7场。不同于传统的音乐会,“闽南YOUNG”音乐微现场,以闽南本土原创音乐为主要内容,通过不断地创新,为市民打造小型、精致、多样的本土音乐会。发起至今短短的两个多月的时间,名声日隆的“闽南YOUNG”音乐微现场不仅为市民朋友带来了本土音乐给养,也引起了文艺界的广泛关注。
 
 
 
       据悉,音乐“微现场”与在集美举办了6年的龙舟唱晚集美学村音乐节一脉相承,延用了“闽南·YOUNG” 的音乐品牌,由厦门龙舟唱晚文化传媒公司发起。活动秉承免费公益的原则,每场次的参与人数不超过百人,名额先到先得。与大型音乐节不同的是,这样的小型音乐现场演出和分享会,让爱音乐的人有机会更近距离地接触到音乐人。
 

       在公益演出中,记者看到,既有武麟这样的音乐“老炮儿”,也有邓博伦、滚儿、樊麟这样的“90后”。武麟自幼学习键盘和小号,从90年代后期开始,活跃在北京音乐行业,如今定居厦门的他,更热衷于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推动厦门本土原创音乐项目的落地。武麟坦言,“每一次小小的演出,如果能够让更多人有机会感受原创音乐,就心满意足了”。而对于滚儿这样生在厦门、长在厦门的“90后”音乐人来说,自己的代表作《悲伤歌》、《星星》、《一块七毛八》等在别的城市写下的歌,唱罢又觉得自己“永远都是写给厦门的”。李博、张咏、张玉斌、江生、黄艺辉、樊麟、颜俊雄等,大家都身系闽南“创作”闽南,努力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了解闽南原创音乐的味道。
 
 
       与大型音乐节不同的是,音乐“微现场”这样的小型音乐现场演出和分享会,不仅能让爱音乐的人有机会更近距离地接触到音乐人,还能把众多原创音乐人的音乐带到人们的生活里,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与网易云音乐/百度音乐等平台的合作),让更多爱音乐的年轻人成为好朋友。
 

       据悉,今年数十场音乐“微现场”活动,线下地点都会选择在风格各异的客栈、书店、咖啡厅、文创空间、艺术空间、历史建筑等地。“我们会挑选具有文化内涵、艺术素养以及风景优美的地点,根据不同场地特点来制定音乐演出内容,以音乐“微现场”的形式带动周边人气,提高活动所在地知名度。”厦门龙舟唱晚文化传媒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厦门作为华南的文化中心之一,独一无二的音乐背景传承,造就了岛屿艺术文化的独特性,无论是传统的Folk/Roots/Blues ,还是当代电音新声,都有着显著的标志声音;同时,厦门无数有着迷人特质的客栈、书店、咖啡馆和艺术空间,也都乐于把最好的音乐推崇给场地的粉丝。
 
 
       记者了解到,5月5日 “闽南YOUNG”微现场在集美大社的松柏楼前震撼开唱。松柏楼由旅居新加坡的华侨陈加耐建于1927年,因为通体洁白,又被称为“小白楼”,是大社最早的侨楼之一。“以侨房为载体,用音乐的形式,让大家感受闽南历史的厚重,华侨文化的积淀,集美大社的魅力。这是我们的首次尝试,是集美街道探索保护侨楼,传播华侨文化的举措之一。”集美街道办事处文化旅游办公室主任薛兆镰介绍说,龙舟唱晚音乐会系列已经是集美的一张音乐品牌,音乐“微现场”走进集美大社侨房,开办侨楼音乐会,市民不仅能在老建筑中倾听音乐,还能领略建筑艺术。薛兆镰说,集美目前登记在册的侨房有8幢,松柏楼、文确楼的音乐会都很受欢迎,接下去还将走进建业楼、泰和楼等,根据每一幢建筑的不同特色策划相应的音乐会内容,为广大市民奉上独特的音乐体验。一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历史建筑风貌,将为人们所知,也为厦门原创音乐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音乐人张玉斌见证了厦门三十年原创音乐的历程,在他看来,厦门崇尚自由、即兴、实验、融合的音乐理念,而音乐“微现场”延续了龙舟唱晚“闽南Young”的音乐品牌,把闽南原创音乐、现场环境和人文的有机交织互动,正好契合了厦门的音乐气质。音乐“微现场”系列艺术项目的诞生,是厦门必不可少的艺术亮点。不过,张玉斌也告诉记者,在台湾地区有很大一批年轻一代音乐人,不仅保留了闽南语音乐创作的经典,同时还创作出了许多年轻人喜欢的新闽南语音乐,而作为闽南语发源地的厦漳泉,尤其是厦门的新闽南语原创音乐人,存在人才“断档”的情况,音乐“微现场”可以在本土音乐人培养方面,多做些工作。
 
       长期工作生活于北京的音乐人李博,第一次来到厦门参加“闽南YOUNG”音乐微现场演出。他和搭档张咏联合发明的第一个贝斯与古琴融合的乐器“chen”,不仅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他们还以“chen”为核心乐器组建了乐队”水上“。在“闽南YOUNG”现场,李博与张咏聆听闽南原创音乐人带来的原创歌曲,也在现场演奏了融合闽南元素与南音元素的《清风》、《我的宝贝》等曲目,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不亦乐乎。
 
       “在不同文化地标演出,也能让我们有更多音乐的创意,能为闽南原创歌曲的传承、创新、推广出点儿力,这是我们音乐人的本分。我们也希望有更多像《爱拼才会赢》、《鼓浪屿之波》这样有意义、有意思的闽南语歌曲风靡全球。”李博说。据悉,今年8月,李博和南音研习家、资深音乐人张咏发起的“无声合唱团”,将在龙舟唱晚等团队的助力下,让聋哑儿童在北京音乐厅与英国皇家儿童合唱团同台演出,帮助孩子们实现音乐梦。李博说:“海洋文化、闽南文化为厦门这座“音乐之城”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厦门音乐人能坚守、有气质,也勉励我用艺术和音乐来寻找自由和建立平等。我们会保持做音乐的初心,也会把音乐和公益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带动更多人参与音乐创作、参与音乐公益活动。”
 
       厦门闽南语音乐学会副会长陈小桐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2018年启动的音乐“微现场”系列活动,通过在厦门做无门票小型公益巡演的形式,把厦门原创音乐项目的原创性和现场性,再度推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过,要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厦门本土原创音乐,让更多人一起享受音乐,聆听这个城市里的本土音乐声音,还需要社会各界以及公共部门等多方面长期不懈的努力,”陈小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