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关键词,读懂2018年电商大混战
来源:厦门小鱼网 发布时间:2018-12-13 15:50:36
2018年的电商,注定要被时代记录。
零售变革、线上线下、消费分级……这是中国最具活力的领域,亦是当下商业创新的缩影。
互联网恰如波澜壮阔的雄伟画卷,电商画下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梳理出十大关键词,以此记录2018年的中国电商。
01零售革命
电商巨头对零售的探索与布局,贯穿全年。
当“零售”成为一个名词,阿里冠以的形容词是“新”,苏宁是“智慧”,京东是“无界”。
概念迭出,零售的本质——“人货场”始终未变。与之相关另一个热词“赋能”,便是电商巨头对“人货场”的全方位改造。
阿里战略入股线下零售企业三江购物、联华超市、新华都;苏宁联合万达、恒大、融创等国内外300家地产商,发布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腾讯投资家乐福、万达商业、海澜之家等。
零售革命之战,决定电商未来发展的边界与空间。
02社交电商
争议中上市的拼多多,引爆了电商的另一个战场:社交。
过去两年,拼多多利用低价策略和微信的社交传播,在大势已定的电商格局中杀出血路。
电商红利逐渐消失,社交创造了流量挖掘新方式,吸引了苏宁、阿里、唯品会等玩家入局。
一时硝烟四起,苏宁拼购主打正品低价,打造了社交电商第一个IP购物节——“拼购日”。
无一例外,社交电商的杀手锏是“低价”,但须知,低价不等于低质,更不等于山寨货,甚至假货。
03退休
这次,马云真要退休了。
教师节当天,马云宣布传承计划:阿里巴巴20周年之际,即2019年9月10日,将不再担任集团董事局主席。
马云是不是“主动”退休无法确定,可以确定的是,刘强东肯定不愿“被动”退休。
几乎在同时,刘强东涉性侵,真相至今未明。假如性侵坐实,京东何去何从?市场给出了反应,京东股价跌去五分之一。
对企业来说,创始人当然很重要。但是,基业长青的企业,依靠创始人,却又不依赖创始人。
创始人终将退休,企业永远在路上。
04便利店
便利店迎来“冰火两重天”。
火的是,百亿资金涌入,门店如雨后春笋,估值似水涨船高。仅苏宁小店,不到一年时间内,遍地开花,随处可见,全国布局超过2500家。
冰的是,经营亏损、资金链断裂等状况不断,部分便利店停业倒闭。短短9、10两月,北京“阵亡”的便利店超过200家。
零售业发展到今天,便利店成为最佳流量入口,吸引互联网巨头“围猎”。苏宁、阿里巴巴、腾讯等纷纷跑马圈地。
风口之下,便利店走向何处?
05生鲜
始于2012年的生鲜电商,进入线下模式。
阿里以盒马鲜生为先锋队,谋盘布局;苏宁的苏鲜生,正面交锋;美团的小象生鲜,紧随其后。
生鲜本是大型超市的护城河,电商巨头闯入,加持资本、技术、用户、理念优势,颇有“降维打击”之意。
电商巨头做生鲜,强在消费体验和供应链。苏鲜生依托苏宁布局全国的45座冷链仓,实现“分钟级”配送的苏宁秒达。
蓝海已成红海,最重要的是,活下来。
06消费分级
拼多多的火爆,到底是消费降级还消费降级?
低价、山寨的产品大行其道,当然是消费降级;如果考虑到购买者是四五线城市的居民,又是另一种消费升级。
中国的复杂,决定了消费市场的多样。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说,消费升级的趋势从未改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更好的服务和质量买单。
这是真实中国,暗藏着最真实的需求、最广阔的商业机会。
07快递包装污染
401亿件快递=消耗7200万棵树+产生800万吨固态垃圾?
今年3月,快递包装污染成为全国两会热词。全国人大代表张近东,从完善法律法规、鼓励企业创新、提升民众环保意识三个层面提出相关建议和方案。
企业也在探索。菜鸟网络升级“回箱计划”,苏宁推出“共享快递盒”,顺丰研制“可循环利用”快递包装。
减少快递垃圾,让快递包装“轻松上路”。
08进博会
当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剁手”,电商巨头也在进博会上“抢购”。
阿里宣布5年内完成2000亿美元的进口额,苏宁签下1200亿元大单,京东拿下近千亿元的订单,网易考拉采购200亿元商品。
电商巨头在进博会上开论坛、下豪单,未尝不是在秀自己的“肌肉”。
相关话题
- ·10个关键词,读懂2018年电商大混战2018-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