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力而为,扬检察风采 | 岁月无言,守护有声
来源:湖里头条 发布时间:2023-12-06 10:35:00
栏
语
“青年者,国之魂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青年强,则国家强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全面落实省委
“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
行动部署要求
进一步增强青年检察人的素质能力
湖检君策划
“青”力而为,扬检察风采 主题宣传
陆续将推出青年湖检人在工作中的
所思、所想、所悟
在奋进征程中
展现新时代青年检察人的担当和风采!
今天和大家分享湖里区检察院青年干警吕萍芸的《岁月无言,守护有声》。
★★★★★






红砖白石墙,双翘燕尾脊,是极具闽南特色的传统民居,它们立于城市一隅,仿佛见证历史的老者。
自2020年9月,最高检明确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作为检察公益诉讼新领域重点部署推进后,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的检察官们遂将关注的目光落在了那些已经成为文物的古厝上。

摸清“家底”是第一步,他们兵分多路,对照名册,实地察看辖区内文物的保护情况,“佘氏小宗”等古厝的修缮保护缺失也因此被发现。

这是一栋位于塘边社,建于清代,占地面积1400余平方米的建筑物,也被湖里区人民政府登记为一般不可移动文物。检察官们第一次走进“佘氏小宗”,映入眼帘的是杂乱的电线、破损的屋檐、众多的出租户……这些问题都危害着文物的安全,也侵害了社会公众利益。





岁月无言,守护有声。检察官们始终把诉前实现维护公益目的作为最佳司法状态,以检察能动履职书写古厝的“重生记”。2022年1月,他们向属地街道办事处发出线索函,建议对辖区内文物开展全面排查,及时整改、修缮,切实建立文物保护的长效机制。
当然,文物修缮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众多租户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沟通协调。在检察官们的持续跟进监督下,工作稳步推进。属地街道先是成立了收储工作专班,而后又召开了业主协调会议,进行政策解读,听取业主对“佘氏小宗”的修缮保护意见,最终,各方达成一致,对“佘氏小宗”的保护终于施工启动了……目前,首期的修缮工作已经完成,杂乱的缆线得到了规整,破损的屋檐得到了修复,建筑上精美的木雕装饰又重焕光彩。

对“佘氏小宗”的修缮保护只是辖区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个起点,辖区内其他类似“佘氏小宗”的文物,也在检察官们的履职推动下,得到了更加科学的保护与利用。
古厝安然,一代代人的珍贵记忆将不会褪色。




同样的,家门口的古榕树也承载着许多人的儿时回忆。从小渔村到厦门经济特区发祥地,百年古榕树见证了湖里区的发展,也承载了湖里百姓们的精神寄托。
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期间,检察官们先后深入走访辖区内的城中村、建设工地、居民小区等10余次,实地调查古树名木的生长现状,针对有关部门对古树名木保护履职不到位的情形,立案行政公益诉讼案件6件。

2021年4月初,逐一走访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共同分析研判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检察建议。针对整改中存在的养护经费不足、专业力量不够等问题,主持召开圆桌会议,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参会,共商整改方案。通过建立系统联动机制,挂牌建档,编制“一树一方案”的保护规划,开展集中清理整治等一系列工作,有效保护了辖区内93株古树和59株后备古树资源,“一树一园”的举措成效明显,一个个口袋公园走进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他们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促进生态多样性保护工作,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
❖
流动的中国,“家乡”是一个语意丰富而模糊的词语。古厝的焕然一新,古树的焕发生机,都不仅仅只是一屋一树的外貌改变,而是家乡故土在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不断蜕变的一个个时代缩影。“吾城吾乡”,既是传统承袭的故土情怀,也是重新来过的自我定位,在它的背后,有左邻右舍的生活体验,更有家国命运的宏大折射。
而我们的公益诉讼检察官,则在岁月的流转与变迁中,依法履职、能动司法、积极尝试,在房前屋后的修缮里、在一枝一叶的守护中,发现和推动改变。作为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的青年检察干警,我也将从前辈、同事手中接下接力棒,跑好这一程文化记忆守护,并为下一程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积蓄力量,让岁月的积淀不随时间而流淌,让前人的馈赠不被时光而消磨,在乡土中国的河床上凝聚起沉潜的力量,共同用“检察蓝”守护鹭岛乡愁!
相关话题
- ·“青”力而为,扬检察风采 | 岁月无言,守护有声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