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买房者换个角度看房价,教你怎样杀中介、找房源
来源:小狐狸不坏 发布时间:2009-04-13 14:11:36
【小编八达整理推送】
让买房者360度看房价,教你怎样杀中介、找房源。。。。(9000多字,看了累,但对于关注房子中的你绝对有好处,请细心看完――相信我,这是我两年来最用心的一个帖子,句句原创、字字用心)。这帖子很白话、没有什么复杂的推理和模型,真心希望大家能耐心看下,但请那些自己归属与特定利益团体、心态不中正、只会谩骂不讨论者就别来凑热闹了
决定房价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又是怎样互相联系作用于房价的?是不是新闻、专家对房价的评论都是老生常谈,没有意义了?。。。这些等等再谈,先告诉心急的鱼鱼怎样杀中介。
要杀中介,首先要破除两个误解,一中介有价格同盟,二中介都死抬价格好多收中介费。弱智的谣言,等下解释。。。
决定房价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又是怎样互相联系作用于房价的?是不是新闻、专家对房价的评论都是老生常谈,没有意义了?。。。这些等等再谈,先告诉心急的鱼鱼怎样杀中介。
要杀中介,首先要破除两个误解,一中介有价格同盟,二中介都死抬价格好多收中介费。弱智的谣言,等下解释。。。
我刚订了一套房子,寻房源途径有三:1、中介门店2、网上中介(xmhouse或小鱼上的中介信息)3、开发商。如果通过网上或跑社区联系房主就不算什么大众途径吧,毕竟现在这样的房源很少。这里只说通过中介找房,先不要急着跟中介看房,你看中哪个楼盘就在它附近寻找多个中介(不同品牌的),或是在xmhouse上搜索(网上很多信息是过时或假的,但10%以上的是真信息,花些电话费和时间来联系中介甄别信息将帮你省1至数万元),当有两个中介向你报同一户时,告诉中介你不看房,但对这套房子很有意向,非常想买,你已知道别家中介有同样的房源,要随哪家看就看哪家的中介费便宜,而且另外一家已报了个比较低的中介费。(大部分房主都会在很多家中介同时挂出房子,这个中介比较清楚)同时,在与中介谈价的过程中表明你知道中介能拿到银行反点、担保、评估抽成等好处(银行反点不知厦门有没有,很多城市都有。如果房东的房子需要解压担保,那么中介帮忙找担保也是有好处的,如果解压费用由房东出,那么你可以暗示中介哦。。。中间的技巧自己能想到吧)
这就是我用的技巧,用在很多中介都好用,甚至你只找到一个中介有中意的房子也可以用这招忽悠。最后我在*厦房产买了房子,中介费3.5折(据说这个中介打折很难),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不但是不同的中介会有中介费用折扣的竞争,连同一品牌的不同店都会如此竞争,这和他们的抽成激励制度是一种因果关系。
现在说说两个谣言,厦门中介形成价格同盟,哄抬房价――房价不是中介哄抬出来的,更不可能形成同盟。就厦门不知道有多少大大小小的中介,大的连锁中介可能会有某种协定,但因为众多的小中介,这种协定吹弹可破,难道大中介都想把生意让给小中介,难道房东不会发现中介给他们许诺的价格卖不出去,我多卖套房子少收点中介费总比生意让别家抢走的好,就算是有同盟,那盟友是不可能查出我以更低中介费和房价卖了房子的,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人和公司都是要自利的,居然小鱼上真有那么多人相信。其实就现在中介的工资激励制度,大的中介也是不可形成同盟的,甚至他们自己的门店之间都会暗地竞争,偷偷改报价和中介费。
再说说网上的房源,很多人说二手房超多,xmhouse上都多少页一个楼盘。。。不知这种鱼是骗人还是自己不懂。xmhouse上的房源大部分是假的,中介为了吸引眼球都会挂假信息或是故意每天都刷新早过时的信息,很多门店也用这个方法贴广告。。。要想用心买房就要自己多花心思搜索,首先搜看好楼盘的个人发布的信息,然后去埃个打挂出低价房的中介电话去筛选。如果你打100个电话找到10你中意的底价房,那你也赚了,我就是通过这个途径找到的房子。
当然传说中的房托可能会有的,但中介要针对每个看房者来这个托一次确实很累,估计也不会轻易用的。只要看房者多走几个中介看几套房,同时谈价,告诉中介你先讲下来哪个就定哪个房,他们都会争着帮你讲价的。同时,如果要用上面的技巧谈价就一定不能急着去看房,否则就要签看房书,中介费就不好谈了,总不能不讲诚信去私下找房东,这样不利于社会的团结稳定哈!
说这些对中介不利,主要是我认为中介现在实在是浪费社会资源。2.5%的中介费,银行反点费、担保、评估抽成这些费用他们是不出力只赚钱。想想中介创造的价值,介绍+银行+房管局跑腿费+双方诚信的审核(这个出了问题中介也不负责),1套100万他们打个折也要1.5万(包括上面各种收费),但他们创造的价值不值这个价,他们干的活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跑各种部门其实不麻烦(普通的劳务+咨询),介绍费用完全可以靠一些房地产网站来做到(当然网站需要改善)。按照目前中国的劳动力费用他们根本不应赚这么多的,这样也导致了中介的畸形发展――工资无底薪(为了生计丧失职业诚信)、入门槛底(什么样的人都有,人员流动极大)、人员太多(严重浪费社会劳力,虽然现在就业危机,但多出来的人根本不创造价值还不如去做清洁工),这就好比传销,普通商品通过过多的中间环节就身价大增。
所以说,中介应该减少收费、精简人员、增加底薪以提高人员素质,最好也能来个从业资格证什么的。
我来重点说说房价,现在大家都老生常谈说房价,媒体、专家分析也是陈词滥调,参考价值越来越小。我试着换个角度,抛砖引玉。
房价和股市有共同之处,其一是长期价格和短期价格的分离。
一、房子的长期价格的重要决定因素是房价收入比――这个很多人认同吧。但我想这个房价/收入应该是有融合了很多因素的,具有地域特征的,也就是说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会有不同的房价收入比(有点偷换概念,但只是个解释的工具),我们要假设个基准的房价收入比,然后看地域特色来上调或下调这个比值。
且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房价收入比是合理的,那么中国会怎样调整。。。
在我看来,中国的大部分特色都会调高这个比值:
A1、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城市(镇)化进程中,用建设部的话说是这要持续35年,中国的70%以上的农村人要进城了。绝对需求大,这无疑要调高比值
A2、中国城市的资源集中程度高,大城与小城之间、小城与乡镇之间差别太大。前几年流行说第一世界的城市,第三世界的农村。这使得人们为了获得较好的城市资源拼命的挤进大城市(这也与传统观念和教育模式分不开),这也是中国的大城市房价与小城市房价差别大,也要调高大城市的这个比值。
A3、中国的土地资源较少。有人拿日本比,不可比,最主要的一点日本哪怕在房价大波动之前已基本完成了城镇化进程,房子大跌时没有大量农民转移到城镇。再有,它们的农业精耕细作技术也远超我国,提高单产不成问题,只是不想降低质量,而我国正好相反,现在只能追求产量放弃质量了,而且日本的粮食和能源即使都进口也不会太影响世界市场,且他是不会受西方国家干涉的(毕竟是资本主义,西方比较认同)。如果是我国的粮食大部分进口,世界粮价将是天价,我们的gcd将受制于人,执政之基就会动摇。所以我国会更重视耕地保护,现在粮食安全临界的耕地面积已经到来,不能再少了。这两年因为粮食丰收,中央对地方的违规占地比较宽容,如果连续两年粮产下降,那么中央马上会严厉监管土地的,那时工业和居住用地都会很难得了。
A4、还是土地资源,这个是指超大型城市的土地资源,过大规模的城市会带来问题,如周边的绿色配套拉长了与市中心的距离,是这方面的生活成本大增(运输、保险等等),中国的特大城市全球最多,我们不想它们都建设成为墨西哥城吧,所以要压缩城市(空间),自然市区的房价收入比就高了。
A5、经济发展和预期长期的通货膨胀率,学过经济学的都知道高速的经济发展必然伴随较高的通货膨胀,而在一国通货膨胀之时最好的保值工具是房产(贵金属也是,但这个的价格是国际市场决定的,不是一国的货币资金所能决定的,所以规避本国的通胀还是房子最常见―本人愚见)。目前普遍都认为中国还能高速增长个20年吧(你要不这么想就想法出国从国外的底层做起吧,人往高处走嘛),那么20年的通货膨胀假定4-5%,算算货币贬值的速度,大概2.3倍,假设你没升职、实际工资水平(购买力)也没长――你也太菜了、白活20年,但你的工资还是会从5000变成12000,取20年的中位数8500(如果是两个人就是17000),那用这个钱来还4000元(这个也取高估的中位数,最初的贷款额假设是3000)的贷款还可以吧。因为除了买房市场特别火爆(说明房价会涨很多),国家会把买房贷款的利率控制在通货膨胀率之下的,所以我们“赚了”。而发达国家之所以房价平稳,主要原因应该是稳定的通胀率吧。
要说明的是,个人工资的停滞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财富增长水平,房价不会因为你的工资不变而停滞,而是会随社会财富增长而增长。
A6、城市人口密度和建设水平影响了城市内部的交通(像北京现在每周轮停汽车就是好例
子),使我们注定不能像美国一样成为车轮上的国家,居民还要靠公共交通,这也使我们市郊的房子不能像外国一样分担我们城区的房价,这也会使我们大城市的房价比值更高。这需要城市解决早期规划的很多地方,2、30年都不会解决的。拿厦门为例,岛内外差价的主要原因还是城市交通(时间和钱的成本),几个桥和一个BRT不能改变这个差价。(当然还因为马太效应等众多因素的作用,城市都有集中变大的趋势:有注)
A7、中国的传统观念,现代人背井离乡去大城市,可又摆脱不了传统观念,只要有些存款主要想消费的还是房子。虽然很多看空者嘴硬,但不用调查,中国人买房子的意愿肯定超过环球旅游的意愿(与西国相比),储蓄的最大目的除了养老就是给儿女买房,还有就是富人置业的最常用手段。同时因为社会有了这种风气,就有人想利用这种风气,所以中国的炒房者也会比外国多,这使得买卖双方的博弈战倾向利于卖方,且是个长期状况,自然要抬高比值。
A8、中国的隐性收入巨大,包括对腐败的监管、税收、个人信用体系方面的缺陷使中国成为一个拥有巨大隐性收入的国家,所以就不能简单的用西方比较透明的房价收入比来衡量我们,它会抬高我们的房价收入比值。同时,隐性收入所带来的实际贫富差距比表象大,这也可能会使我们有更多的人乐于炒房。
同时,买房是个很好的洗钱的方法,买个很贵的房子,合同价可以签的很低,实际花了不少钱,但买到手之后房子还是值那么多钱,手里的黑钱就变成合法增值的房产了。当然这个影响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A9、能源不能自足。同时如果新能源不能早日被大规模利用,那每家每户都有车也是空谈。因为考虑到受制于人的问题,哪怕是能源价格不被外国抬的过高,国家也不会把自己的基础建立在进口能源上的(利用煤电虽然很落后了,但gcd对它情有独钟)。同第5条道理,我们只能居住在交通便利的城中间,这样就会使房价收入比更高。当然这条是最有可能突破的,但它的重要性也排在最后。
注:经济发展中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指好的越好、坏的越坏。经济发展中的马太效应是指富的越富、穷的越穷。举例说,比如你有100元,这100元在社会中的正常增值速度是5%,就是说你1年后能有105元;但如果你有10000元,那你这10000的正常增值速度会超过5%,也许是6%,那你1年后就有10600元;如果你有1个亿,那它的正常增值速度是远超过5%、6%的,也许1年后你有1.5个亿也是正常的。直观的理解,你是不是觉得现实中的投资规模越大利润率越高呢?要是你有钱建个楼、铺个路、买艘货船,是不是很容易就成富翁了,呵呵,这是个梦想阿,大多数人只有100元啊!如果你有机会把这你的100元变成一个项目1个亿中的一部分呢?求之不得吧?。。。且看
由于中国是高速发展中的国家,马太效应会尤其明显,一些项目的投资收益远好于正常的通货膨胀(当然还有垄断、腐败等等因素)。普通人最好的把自己的100元变成1亿元一部分的方法就是依靠ZF投资――住到城里去、在城里找工作、买ZF规划的商品房。等着ZF把学校、公园、大桥、金融中心等等盖在你房子的周围,然后来等着你的职务和房子来获取1亿元投资带来的超额利润。――我想的也比较模糊,欢迎鱼中的智者指正。
现在说说两个谣言,厦门中介形成价格同盟,哄抬房价――房价不是中介哄抬出来的,更不可能形成同盟。就厦门不知道有多少大大小小的中介,大的连锁中介可能会有某种协定,但因为众多的小中介,这种协定吹弹可破,难道大中介都想把生意让给小中介,难道房东不会发现中介给他们许诺的价格卖不出去,我多卖套房子少收点中介费总比生意让别家抢走的好,就算是有同盟,那盟友是不可能查出我以更低中介费和房价卖了房子的,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人和公司都是要自利的,居然小鱼上真有那么多人相信。其实就现在中介的工资激励制度,大的中介也是不可形成同盟的,甚至他们自己的门店之间都会暗地竞争,偷偷改报价和中介费。
再说说网上的房源,很多人说二手房超多,xmhouse上都多少页一个楼盘。。。不知这种鱼是骗人还是自己不懂。xmhouse上的房源大部分是假的,中介为了吸引眼球都会挂假信息或是故意每天都刷新早过时的信息,很多门店也用这个方法贴广告。。。要想用心买房就要自己多花心思搜索,首先搜看好楼盘的个人发布的信息,然后去埃个打挂出低价房的中介电话去筛选。如果你打100个电话找到10你中意的底价房,那你也赚了,我就是通过这个途径找到的房子。
当然传说中的房托可能会有的,但中介要针对每个看房者来这个托一次确实很累,估计也不会轻易用的。只要看房者多走几个中介看几套房,同时谈价,告诉中介你先讲下来哪个就定哪个房,他们都会争着帮你讲价的。同时,如果要用上面的技巧谈价就一定不能急着去看房,否则就要签看房书,中介费就不好谈了,总不能不讲诚信去私下找房东,这样不利于社会的团结稳定哈!
说这些对中介不利,主要是我认为中介现在实在是浪费社会资源。2.5%的中介费,银行反点费、担保、评估抽成这些费用他们是不出力只赚钱。想想中介创造的价值,介绍+银行+房管局跑腿费+双方诚信的审核(这个出了问题中介也不负责),1套100万他们打个折也要1.5万(包括上面各种收费),但他们创造的价值不值这个价,他们干的活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跑各种部门其实不麻烦(普通的劳务+咨询),介绍费用完全可以靠一些房地产网站来做到(当然网站需要改善)。按照目前中国的劳动力费用他们根本不应赚这么多的,这样也导致了中介的畸形发展――工资无底薪(为了生计丧失职业诚信)、入门槛底(什么样的人都有,人员流动极大)、人员太多(严重浪费社会劳力,虽然现在就业危机,但多出来的人根本不创造价值还不如去做清洁工),这就好比传销,普通商品通过过多的中间环节就身价大增。
所以说,中介应该减少收费、精简人员、增加底薪以提高人员素质,最好也能来个从业资格证什么的。
我来重点说说房价,现在大家都老生常谈说房价,媒体、专家分析也是陈词滥调,参考价值越来越小。我试着换个角度,抛砖引玉。
房价和股市有共同之处,其一是长期价格和短期价格的分离。
一、房子的长期价格的重要决定因素是房价收入比――这个很多人认同吧。但我想这个房价/收入应该是有融合了很多因素的,具有地域特征的,也就是说每个国家和地区都会有不同的房价收入比(有点偷换概念,但只是个解释的工具),我们要假设个基准的房价收入比,然后看地域特色来上调或下调这个比值。
且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房价收入比是合理的,那么中国会怎样调整。。。
在我看来,中国的大部分特色都会调高这个比值:
A1、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城市(镇)化进程中,用建设部的话说是这要持续35年,中国的70%以上的农村人要进城了。绝对需求大,这无疑要调高比值
A2、中国城市的资源集中程度高,大城与小城之间、小城与乡镇之间差别太大。前几年流行说第一世界的城市,第三世界的农村。这使得人们为了获得较好的城市资源拼命的挤进大城市(这也与传统观念和教育模式分不开),这也是中国的大城市房价与小城市房价差别大,也要调高大城市的这个比值。
A3、中国的土地资源较少。有人拿日本比,不可比,最主要的一点日本哪怕在房价大波动之前已基本完成了城镇化进程,房子大跌时没有大量农民转移到城镇。再有,它们的农业精耕细作技术也远超我国,提高单产不成问题,只是不想降低质量,而我国正好相反,现在只能追求产量放弃质量了,而且日本的粮食和能源即使都进口也不会太影响世界市场,且他是不会受西方国家干涉的(毕竟是资本主义,西方比较认同)。如果是我国的粮食大部分进口,世界粮价将是天价,我们的gcd将受制于人,执政之基就会动摇。所以我国会更重视耕地保护,现在粮食安全临界的耕地面积已经到来,不能再少了。这两年因为粮食丰收,中央对地方的违规占地比较宽容,如果连续两年粮产下降,那么中央马上会严厉监管土地的,那时工业和居住用地都会很难得了。
A4、还是土地资源,这个是指超大型城市的土地资源,过大规模的城市会带来问题,如周边的绿色配套拉长了与市中心的距离,是这方面的生活成本大增(运输、保险等等),中国的特大城市全球最多,我们不想它们都建设成为墨西哥城吧,所以要压缩城市(空间),自然市区的房价收入比就高了。
A5、经济发展和预期长期的通货膨胀率,学过经济学的都知道高速的经济发展必然伴随较高的通货膨胀,而在一国通货膨胀之时最好的保值工具是房产(贵金属也是,但这个的价格是国际市场决定的,不是一国的货币资金所能决定的,所以规避本国的通胀还是房子最常见―本人愚见)。目前普遍都认为中国还能高速增长个20年吧(你要不这么想就想法出国从国外的底层做起吧,人往高处走嘛),那么20年的通货膨胀假定4-5%,算算货币贬值的速度,大概2.3倍,假设你没升职、实际工资水平(购买力)也没长――你也太菜了、白活20年,但你的工资还是会从5000变成12000,取20年的中位数8500(如果是两个人就是17000),那用这个钱来还4000元(这个也取高估的中位数,最初的贷款额假设是3000)的贷款还可以吧。因为除了买房市场特别火爆(说明房价会涨很多),国家会把买房贷款的利率控制在通货膨胀率之下的,所以我们“赚了”。而发达国家之所以房价平稳,主要原因应该是稳定的通胀率吧。
要说明的是,个人工资的停滞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财富增长水平,房价不会因为你的工资不变而停滞,而是会随社会财富增长而增长。
A6、城市人口密度和建设水平影响了城市内部的交通(像北京现在每周轮停汽车就是好例
子),使我们注定不能像美国一样成为车轮上的国家,居民还要靠公共交通,这也使我们市郊的房子不能像外国一样分担我们城区的房价,这也会使我们大城市的房价比值更高。这需要城市解决早期规划的很多地方,2、30年都不会解决的。拿厦门为例,岛内外差价的主要原因还是城市交通(时间和钱的成本),几个桥和一个BRT不能改变这个差价。(当然还因为马太效应等众多因素的作用,城市都有集中变大的趋势:有注)
A7、中国的传统观念,现代人背井离乡去大城市,可又摆脱不了传统观念,只要有些存款主要想消费的还是房子。虽然很多看空者嘴硬,但不用调查,中国人买房子的意愿肯定超过环球旅游的意愿(与西国相比),储蓄的最大目的除了养老就是给儿女买房,还有就是富人置业的最常用手段。同时因为社会有了这种风气,就有人想利用这种风气,所以中国的炒房者也会比外国多,这使得买卖双方的博弈战倾向利于卖方,且是个长期状况,自然要抬高比值。
A8、中国的隐性收入巨大,包括对腐败的监管、税收、个人信用体系方面的缺陷使中国成为一个拥有巨大隐性收入的国家,所以就不能简单的用西方比较透明的房价收入比来衡量我们,它会抬高我们的房价收入比值。同时,隐性收入所带来的实际贫富差距比表象大,这也可能会使我们有更多的人乐于炒房。
同时,买房是个很好的洗钱的方法,买个很贵的房子,合同价可以签的很低,实际花了不少钱,但买到手之后房子还是值那么多钱,手里的黑钱就变成合法增值的房产了。当然这个影响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A9、能源不能自足。同时如果新能源不能早日被大规模利用,那每家每户都有车也是空谈。因为考虑到受制于人的问题,哪怕是能源价格不被外国抬的过高,国家也不会把自己的基础建立在进口能源上的(利用煤电虽然很落后了,但gcd对它情有独钟)。同第5条道理,我们只能居住在交通便利的城中间,这样就会使房价收入比更高。当然这条是最有可能突破的,但它的重要性也排在最后。
注:经济发展中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指好的越好、坏的越坏。经济发展中的马太效应是指富的越富、穷的越穷。举例说,比如你有100元,这100元在社会中的正常增值速度是5%,就是说你1年后能有105元;但如果你有10000元,那你这10000的正常增值速度会超过5%,也许是6%,那你1年后就有10600元;如果你有1个亿,那它的正常增值速度是远超过5%、6%的,也许1年后你有1.5个亿也是正常的。直观的理解,你是不是觉得现实中的投资规模越大利润率越高呢?要是你有钱建个楼、铺个路、买艘货船,是不是很容易就成富翁了,呵呵,这是个梦想阿,大多数人只有100元啊!如果你有机会把这你的100元变成一个项目1个亿中的一部分呢?求之不得吧?。。。且看
由于中国是高速发展中的国家,马太效应会尤其明显,一些项目的投资收益远好于正常的通货膨胀(当然还有垄断、腐败等等因素)。普通人最好的把自己的100元变成1亿元一部分的方法就是依靠ZF投资――住到城里去、在城里找工作、买ZF规划的商品房。等着ZF把学校、公园、大桥、金融中心等等盖在你房子的周围,然后来等着你的职务和房子来获取1亿元投资带来的超额利润。――我想的也比较模糊,欢迎鱼中的智者指正。
相关话题
- ·让买房者换个角度看房价,教你怎样杀中介、找房源2009-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