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小鱼网

厦门 [切换城市]

绿色社区调研小组走进金尚小区---阳光下那一抹绿

来源:jiangqiao 发布时间:2009-05-20 11:22:44

 

我们是来学习的

      
     今天,“厦门理工学院绿爱协会”绿色社区调研小组走进了金尚小区。我们一行共五人:两位学姐、一位同学、一位学妹,本人不才勉强担当小组长。大二的我虽然之前有在“厦门日报”和“建设银行”实习的经历,但是说句实话,这些实践经验和这次的“必胜客环保周”公益绿色社区调研活动扯不上任何的关系,所以到社区后见到社区陈主任,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是来学习的”。

                                                              以后不管是什么问卷,我都帮他们填

对于社会调研,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第一次入户调查就吃了闭门羹的学姐更是深有体会,这让她很郁闷,“以后不管是什么问卷,我都帮他们填”是她从郁闷心情中走出后的第一句话。
 

“很受伤”的学姐正在对陈主任进行深度访谈


叔叔,阿姨我们也当过环保志愿者



       还好,后面的一切也都还算顺利,很快我们便完成了40户随机居民入户调查。但是当五个人再次凑到一起的时候,大家看起来都灰溜溜的,心情有些许郁闷;毕竟,我们没有任何类似的经验,毕竟,我们在中国进行入户的问卷调查。就在我们相互安慰的时候,一群小朋友凑了过来,他们很好奇我们的装扮,一身绿,便问,“叔叔、阿姨你们在干什么呢?”说实话这还是第一次有陌生人叫我叔叔,我想我的同伴们也一样吧,对这样的称呼感到很不习惯,但想想也是,大家都是80后的,叫声叔叔、阿姨也还合适。只是感叹自己一下好像老了好几岁,当得知我们是环保志愿者,正在做问卷调查的时候,有几个小朋友跳着说,“叔叔,阿姨我们也当过环保志愿者”。此刻,叔叔、阿姨的称谓让我们的心暖暖的。
 

叔叔,阿姨我们也当过环保志愿者


 

您不会吗?我来给您念念


     有了小朋友们的鼓励,我们重新相信我们的活动是有意义的,我们的活动是受到支持的,我们不是在“传销”。为了社区的绿色环保,我们倡议着,为了社会的公益,我们呐喊着。在我们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我们,除了帮助我们填问卷,还积极地帮助身边不识字的老人,义务的帮她们念问卷,免费的作她们的眼睛,让她们也能更好的理解问卷的内容,让问卷中也能反映她们的声音。
 

您不会吗?我来给您念念


       聚集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我们事先准备的十多支笔已经远远不够用,眼见自己手上所剩的问卷一叠叠地减少,我们开始担忧了,要是都在这里填完了,那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也许就只能反映这一小片社区的问题而不能推及总体,为了保证样本容量的代表性,我们只得离开这个人多的地方,去社区其他我们还没去过的地方,去寻找更多样的样本,保证问卷结果能够代表更多人的态度。所以我们只能跟那些热心的人们说我们要离开了,留下的是他们遗憾的眼光。

大家都在忙碌着


     于是,我们又出现在了小区的另一个大门入口处,虽是下午,太阳却还丝毫没有显示它即将走向“衰弱”的迹象,天气依旧那么热,但居民对我们公益活动的支持也如上午一样依然“热”情不减,我不知道太阳是什么时候开始向地平线“示弱”,我只知道那个时候大家都在忙碌着。
 
                                                                                   大家都在忙碌着


告别金尚


       转眼,快到晚上了,我们的小礼品也赠送完了,当然我们的工作也完成了。要走了,却有点不舍,走着走着就来到了“起点”――小区居委会,可能是想向“金尚”告别吧,所以不自觉走到了这里。大家都在想,我们是不是该留下点什么?当然绝对不是垃圾。最后一致通过,就在夕阳中留下一缕绿色吧,多浪漫啊!于是想到了合照留念,本来想还是来个正式点的合照,但是看看太阳再看看自己的肤色,算了,还是非主流吧,这样才像我
 

看不到的人是我,还是我


 

金尚,我走了;金尚,我曾经来过

   
       工作基本上顺利完成了,离别时不免带着一丝丝依恋。记忆中是泥土的气息伴随我们长大的,相较于金尚,是另一番天地。那里,没有社区设置的各种宣传栏,没有人工的一片片绿色,却有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惬意生活。在金尚,大片精致的植物园,绿染了环境、释解了自然;别开生面的“播爱园”里孩子们认养了自己的“孩子”,这绿不但是陪伴孩子们成长的精灵,更是教育孩子们热爱自然、爱护环境的老师。离别,是为了今后的重逢。离别了,那自然的纯真,那文明的延伸,留下我们无边的想象,沉淀了默默的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