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小鱼网

厦门 [切换城市]

揭开“被就业”的数字面纱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09-07-27 11:38:31

 

【小编杜杜整理报道】

 

 

 

漫画  李美

 

 小编导语:

 

时值毕业季,教育部发布消息称,截至71统计,已有415万高校毕业生落实去向,与去年同期相比就业人数增加4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8%,同比基本持平。

看到这些数据,有YUYU提出了质疑: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有许多的企业在生死线上徘徊,许多集团裁员降薪人心惶惶,全球就业率低迷,纵使国家今年出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措施力度、惠及范围确实比往年好得多,但人才市场始终人山人海、黑压压的一片,许多人甚至当起了“坐家”,这些数据真的可靠吗?

紧接着,就有应届大学毕业生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赫然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的公章。他太兴奋了,但是不知道被安排的这个公司是否真实存在。此帖一出,网上一片哗然。有专家指出,今年3月有些省份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不到8%、专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不足9%,但现在公布的已达68%简直是飞速发展,比70码还快。小编顿时明白了,原来,虚假的不是公布的数据,而是统计的过程。

究竟,“被就业”是高校的“潜规则”呢,还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无奈之举?YUYU们,你们是否也曾有过类似的遭遇呢?本期的“小鱼关注”,请跟着小编,一起“揭开‘被就业’的数字面纱”!

 

 

 

 名词解释:“被就业”

 

在当今高校统计就业率的背景下,部分高校的毕业生“被就业”。其中大多是大家都已经熟悉的“被要求就业”,即学校要求没就业的毕业生自己随便找个章盖在协议书上证明自己就业;而现在网帖曝光称也出现了个别“被瞒着就业”的情况,毕业生自己不知情就已经就业了。

网上一度流传一个非常形象的词:“被自杀”,以表示对一些非正常死亡案件的质疑。“被就业”就是仿制该词而出现的新词,表示应届毕业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已被签署就业协议。

  部分高校采取措施保证就业率早已不是新闻,2006年安徽省教育厅就曾公开批评“一些高校采取扣押毕业证等方式,要求没就业的学生提供就业协议书,结果逼得学生造假,甚至跑到学校附近的小店盖个章冒充接收单位”。但像这次帖子里所说的学校“包办服务”到这个程度的,还是比较少见,甚至还得到其他需要自己找章盖的毕业生的羡慕。

有网友对“被就业”的解读就很精辟:今年开始毕业包分配(不含岗位、工资等相关福利)“被就业”,因此成为了又一个网络流行新词,见证了一些高校为 “提高就业率而弄虚作假的尴尬嘴脸。

 

原帖:应届毕业生怒问:谁替我签的就业协议书  注水的就业率

 

 

 现实背景:

 

 

 

图片来自新快网

  

YUYU在帖子上披露,在离校时,每个人都要向学校交一份单位盖章的就业证明,才能拿到毕业证。没有找到工作的人就会被老师逼着签,只好随便找间公司盖个章先交差。很多YUYU都认为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从大学扩招之日起大概就“古已有之”。

随着政策的放宽,许多大学盲目扩招,有人就曾将此形象地称为“公车现象”。“车”里面的人一直喊“满了别再上了”,可“司机”则一味地让“车”里的人“再往里挤挤”,丝毫不考虑这“车”到底能不能负荷得了。学校师资力量不够雄厚,硬件设施没有跟上,教学质量达不到标准,学生掌握不了实际技能,当面对社会时他们就显得手足无措。学生们签不了约,学校的就业率达不上,生存价值就会受到动摇。于是乎,许多学校自作主张,大胆地为毕业生铺好了“就业之路”。

 

看来,就业率造假的现象早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来看看相关的报道:

早在20038788,《每日商报》和《中国青年报》就分别报道,浙江、江西个别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不惜采取弄虚作假手段,逼迫应届毕业生自己寻找挂靠单位或者制造假就业劳动合同,否则拒发毕业证。

2003825《浙江工人日报》报道,江西一所高校,当年毕业前夕,学校给毕业生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在毕业前把劳动合同交到学校,否则就拿不到毕业证。为此不少学生无奈之下找关系、托熟人、走后门在虚假的“劳动合同”上盖上章,出色“完成”了就业任务。结果,尽管事实上该校就业率并不理想,学校却称就业率高达99.2%

20061123《工人日报》披露:为了提高就业率,不少院校要求毕业生必须提供就业协议书和就业接收函,否则不发放毕业证书。毕业生为了拿到毕业证书,不得不托亲戚找朋友盖印章,甚至找路边的小店随意“签约”。

200948《瞭望》新闻周刊发表的一篇文章《专家称应针对毕业生就业向高校管理者问责》,文章披露,2007年教育部宣布的大学生第一次就业率为72%,而麦可思的调查却是55.8%

 

 

  

 各方观点:

 

网友

 

    雪飘被窝:学生还没出社会就先逼着学生不诚信了,培育人的学校怎能教学生诚信!

    太阳无语:当这个社会的知识分子的大学都用假话来面对这个社会的时候,当以加强舆论引导为名义,把新闻做成宣传的时候,我们还能知道什么真相,我们还有什么希望????瞎说变成正大光明的手段,忽悠成了扩大市场的妙招,良心都还有吗????

        zzl0828我是一家小企业的老板,每年应届大学生实习结束时,他们在拿出实习鉴定的同时也总会拿出就业协议,说是学校要求做的。当时,我就觉得奇怪,你们是来实习的,我们又没正式聘用你们,学校怎么会要求签就业协议呢。哦,原来如此。唉,真是无处不假呀,连最沌洁的大学也深受污染,悲哀呀!

 

专家

 

    刘军宁:对经费的追求代替对学问的追求,对博导的追求代替了对博学的追求,权术的探险取代了学术的探险”。这样也就不难理解当前层出不穷的学术论文的造假,师德败坏了。

    陶东风这是一种严重的、公然违反国家法律的侵权行为,没有任何一部国家法律规定大学生必须找到就业单位才能得到毕业证书,毕业证书是对于学生大学期间学习和其他表现的鉴定,任何一个没有严重违纪行为、成绩合格的学生,都应该得到毕业证书,不管是否找到工作单位,这是任何人和机构不能随便剥夺的权利。

    郎咸平:高校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于中国制造的附加值太低。一个产品从产品设置、制造、运输、仓储、销售的过程中,只有制造不到20%的价值属于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所创造,这其中还是为消耗中国资源为代价,而其他环节为服务型产业则创造了80%利润,都被外资所剥离,这些工作岗位都最能解决当前就业问题。

 

 

 

 小编结语:

 

就业率作为高校的门面工程,学校为完成这个“政绩工程”而不得不采取弄虚作假的手段注水,提高每年的高校毕业就业率。学校主动化解这一难题,“被就业”就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结论。如果教育部将高校就业率作为考核评比的唯一标准,“被就业”这一怪象将不可遏止地泛滥。

大学生就业难,有经济环境的制约,也有个人就业观的影响。如果某些学校以“被就业”来掩盖,对实际没有就业的人的来说就是一种不公平的表现。不仅影响到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忽略了原本最值得关注的就业困难群体,甚至还会干预就业政策的制定方向,脱离真实情况沦为摆设。

怎样才能更真实有效地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YUYU们对此都有什么看法呢?小编和YUYU们一起期待“被就业”能够早日画上休止符!

  
 
 

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