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小鱼网

厦门 [切换城市]

“互联网+”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

来源:厦门日报 发布时间:2019-12-10 10:15:53


厦门市司法局推动线上线下融合,高水平打造公共法律服务样板
 

  【开栏的话】

  从2019年起,中央依法治国办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通过树立一批批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新标杆,形成样板效应,营造法治政府建设创优争先的浓厚气氛,开创法治政府建设新局面。

  近期,全国评选出56个综合候选地区、32个单项候选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经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广大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厦门市人民政府成功入围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候选地区。

  近年来,厦门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两高两化”要求,对标对表法治政府建设纲要,确立了“2019年率先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压紧压实各区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杠杆作用,扎实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评授厦门为“法治政府建设典范城市”。

  当前,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即日起,我市将集中推出一批经得起实践检验、体现厦门特色的法治政府建设新标杆、新典范,充分彰显厦门经济特区作为“中国之治”的试验田和重要窗口的积极贡献。

律师许多(右一)在市法律援助中心耐心倾听来访者的问题,为他们提供法律服务。

厦门市智慧普法与公共法律服务自动柜员机。(通讯员 许伟伟 摄)

厦门市12348法律咨询中心。(本报记者 王协云 摄)

  全市村(居)共设立524个法律服务工作室,率先全省实现全覆盖;全国首创手机免费签约家庭律师,开启村(居)法律顾问点对点服务新模式;

  12348法律服务热线咨询不断延伸服务,打造“线上+线下”法律咨询服务,提升服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增强群众的法治获得感;“12348厦门法网”一期上线试运行,为百姓提供全天候、全时空的法律服务;

  将线下法律服务资源有效架构到线上平台,开发各具特色的微信公众号和移动客户端,如“厦门法网”微信公众号“厦门掌上12348”的“服务大厅”、思明“法律援助App”、同安“互联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翔安“谁执法谁普法”微信公众号、湖里“法律在线App”、海沧“AI智能法律咨询平台”,为群众提供触手可及的法律服务。

  创新社会治理,优化公共服务,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了更好地满足公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近年来,厦门经济特区先行先试,注重创新融合、突出专业多元,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等平台建设,创新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体制机制,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努力打造现代公共法律服务新样板,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均等普惠、及时精准、优质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连日来,市司法局调研组实地走访六个区,聚焦总结我市地方的先进经验和特色亮点,努力为建设法治政府提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厦门方案、厦门样本。

  【全市亮点】

  公共法律服务网络

  整合法律资源 线上线下融合

  实现全天候全业务覆盖

我市积极建设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图为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

  上午8时一过,市司法局8楼厦门市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就开始忙碌起来,律师们有的翻阅平台上的留言,并打电话回复,有的迅速接听电话,提供专业法律意见。

  “平均每人每天要接20多个电话,有的简单问题两三分钟就可以搞定,有的牵扯到一系列法律关系,接线律师首先要厘清关系,再提供答复,还是需要动脑筋的,一天下来挺不容易的。”接线律师黄晓波说。

  据介绍,12348热线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设增加固定律师座席,让专业律师接听解答,年咨询量占全省同类咨询总数的一半以上,热线日接听量为308通电话,每个座席日接听量超过30个。除了电话,群众还可以通过微信、App客户端、网站等方式进行咨询。此外,12348还与110报警平台对接联通、协调协作,属于人民调解受理范围的纠纷类事项转送12348,由平台在线提供法律咨询及指导纠纷调解。一时无法解决的,推送至属地镇(街)、村(社区)调委会处置,快速处置矛盾纠纷、消除风险隐患。

  12348热线平台仅仅是厦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的中枢,汇聚了市法律援助中心、市医患纠纷调委会、市公证处、市行政争议多元调处中心、市涉台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为一体的市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据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市司法局加快整合法律服务资源,不仅在市级、6个区、38个镇(街)和524个村(社区)建立起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网络,还推出一系列“互联网+”产品,将线下法律服务资源有效架构到线上平台,积极推动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

  同时,市司法局还着力推动向移动服务、随身服务、个性服务、智慧服务方向发展,建设“12348厦门法网”、“厦门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厦门“公证云”平台等,创新设立“公证+警调联动中心”、推进诉讼公证协同创新、打造“好厝边”诉前纠纷调解平台等,真正实现“掌上办”“指尖办”“随时办”, 以优质高效法律服务让人民群众共享“抬头可见、触手可及”的公共法律服务。

  社区法律顾问

  厦门率先全省实现全覆盖 成为居民贴身法律管家

  作为领导干部、社区居民身边的法律管家、社会治理的智囊团,社区法律顾问在法治政府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上,厦门走在全省前列,最早实现村(社区)设法律顾问全覆盖。不仅如此,我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更是严把顾问入口关、把好质量服务关,推动更多高质量的贴身法律管家下沉基层,深入群众中去,替百姓解难,为政府分忧。探索身边法律管家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尤其是涉法涉诉信访、社会矛盾化解等法律服务工作,参与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基层自治提供法律意见,帮助提升依法治理能力,帮助调处基层矛盾纠纷。

  “社区法律顾问合不合格,群众说了算。”在集美,自2015年起,区司法局每一年度与村(社区)法律顾问订立聘用合同,并量化工作指标,要求法律顾问每个月2次到所在的村(社区)法律顾问室,与居民面对面开展法律服务,定期开展法律讲座。

  坚持群众需求导向,定量服务与及时服务工作制度,让居民一周七天随时都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各种途径向村(社区)法律顾问寻求法律帮助。这是厦门市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的亮点之一。

  居民“点单”,社区法律顾问“下菜”。法律顾问还可以根据居民需求,每个月上门集中服务。在思明区,鹭江司法所打造了“厝边法治先锋汇”,整合律师、公证员等法治先锋,与居民面对面普法、零距离交流,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轻松学法。同时,突破传统“我说你听”的授课方式,拓展为发散式法治沙龙模式,提升群众学法用法的热情,提高法治宣传和服务实效。

  【各区亮点】

  【思明】

  率先全省打造 公共法律服务先锋号

思明司法法律服务党员先锋队授旗。(本报记者 江海苹 摄)

  “遗产继承遇到问题怎么办?”“家庭纠纷找哪里调解”“想要办理遗产继承公证要准备哪些材料?”……在思明区盈翠社区,居民不再为此类事而头疼。

  原来,盈翠社区由党委牵头,整合嘉莲司法所、嘉莲派出所、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小区党支部党员律师团队、小区党支部党员调解队6支法律队伍,打造了“1+6法律智囊团”,通过多方协同配合,共同打造“一核多元”社区民主法治模式。智囊团通过党建引领,法律知识助力老旧小区改造,让小区事务办理更加合法规范;发挥党员律师、党员调解员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让矛盾不出小区;每个月固定时间开展律师咨询、普法宣传,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营造全民尊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盈翠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站是思明区司法局探索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全省率先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先锋号”的第一批先行先试单位。

  思明区司法局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线下公共法律服务“总店”,机关各科室、10个司法所、思明公证处等作为首批永久示范性入驻单位。

  【湖里】

  公共法律服务站 开进湖里创新园

  为了更好地服务园区企业和职工,为他们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法律服务,今年7月30日,湖里区司法局在湖里创新园内设立公共法律服务站,下设创新园人民调解委员会、巡回法庭、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劳动争议巡回仲裁庭。服务站每周一、三、五上午安排律师、公证员、工会及劳动仲裁工作人员定期值班,为园区企业和职工提供便捷高效、普惠均等、智能精准的“一站式”法律服务。

  打造“湖里公共法律服务”微信平台,将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服务和社区矫正等职能纳入其中,功能齐全。平台实行免费在线24小时人工法律咨询,利用全国首创的三级响应机制,实现本地居民1个问题10分钟内就有律师免费解答,至少3位律师参与,老百姓可免费且不限次数地进行追问,直到满意为止,让群众拥有一个随时随地都能得到法律服务的“掌上律师”。

  此外,湖里区司法局还推动实现小区律师全覆盖,并从中选取15个小区重点推广六类特色小区律师法律服务。

  【集美】

  “公证+”警调联动模式 精准化解矛盾纠纷

  今年5月,集美区大胆创新,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公证力量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由集美公安局与鹭江公证处共同打造“公证+”警调联动模式,并以杏林派出所为试点建立驻所公证调解室,形成治安调解室、公证调解室、调解谈心室暨远程司法调解室“三室一体”、衔接联动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模式。此举有助于充分发挥公证的职能优势和专业力量实现诉源治理,切实减轻公安机关非警务类纠纷处理负担。

  试点以来,公证参与公安派出所纠纷化解449起,成功化解440起,化解成功率达97.9%。

  集美公安分局还与鹭江公证处合作,研发三方衔接联动信息平台。通过该平台,经公证调解后的调解协议书,可直接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同时,该平台整合公安、司法、法院三家单位信息平台,共享调解数据,并实现对矛盾纠纷的大数据分析。

  【海沧】

  创新智慧公共法律服务 全国首创“AI+家庭律师”

  连日来,北京盈科(厦门)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海景社区法律顾问涂志文律师,在“AI+家庭律师”小程序中接到不少市民的咨询,他都一一耐心解答。

  “AI+家庭律师”微信小程序是今年海沧区司法局在全国首创开发,为在海沧工作生活的群众提供免费的家庭律师签约服务。目前,“AI+家庭律师”已成功签约1580户家庭,AI智能法律咨询量1064次,家庭律师咨询数463次,咨询类型以家庭婚姻、遗产继承、劳动纠纷为主。

  海沧区司法局致力创新智慧公共法律服务,在全市率先引进AI(人工智能)法律咨询机器人,以微信服务号+微信小程序+App为基础,打造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的海沧区公共法律云平台,集成了学法、咨询、法律事务办理、人民调解等一条龙服务,将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延伸至基层,为群众提供便利化、智能化、专业化法治服务。

  【同安】

  “互联网+”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 10分钟内解答市民问题

  2016年底,同安区司法局依托“法治同安”微信公众号,在全市率先建设了“互联网+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后台共有同安区38名村(社区)法律顾问和全国1万多名律师免费为市民提供法律服务,市民只需关注公众号并将涉法问题发到手机平台上,在10分钟之内就能得到3名律师的解答,打通了法律惠民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平台在线使用人数30924人。平台在服务百姓的同时,也为各相关部门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创新发展。

  在全市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率先增设母婴室、率先设立便民绿色通道座席、设立全市首家“法援中心驻律师所援助工作站”……据介绍,同安区司法局依托法律援助中心,成立全区统一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维权平台,积极探索创新“三个率先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服务效率和质量满意率均达100%。

  【翔安】

  首创“互联网+”诉前解纷平台 让当事人享受“指尖诉讼”便利

  当事人和律师登录“好厝边”在线诉前解纷平台,实现身份核验、材料上传与交换、缴费等业务在线办理,该平台还具备主动向当事人和律师推送案件进展等司法公开信息功能,并与律协、仲裁、公证、鉴定等机构的线上业务对接,支持同时、分时远程视频调解与异步调解,让当事人和律师充分感受“指尖诉讼”的便利。

  在今年5月举办的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作为全国首个互联网+诉前解纷平台,翔安区 “好厝边”在线诉前解纷平台因其创新性及便捷性受到广泛好评。

  “好厝边”互联网+诉前解纷平台旨在通过整合多元解纷资源、打通诉前诉后数据壁垒,实现纠纷化解全程管控“一站式”在线服务,满足群众“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的便捷诉讼需求,形成全覆盖、全流程、智能化、一体化的“指尖诉讼”新模式,促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本版文/本报记者 江海苹 通讯员 吴禾硕 本版图/本报记者 黄嵘(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