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小鱼网

厦门 [切换城市]

惊心!28岁小伙反复“酱油尿”,原因竟是~

来源:厦门小鱼网 发布时间:2025-09-12 14:02:05

 
   十年“溶血迷局”
    终于破解
 
    惊心!反复“酱油尿”
 
    2025年5月,饱受疾病困扰的林先生走进了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过去的半年对他而言如同噩梦:反复出现的深如酱油的小便、挥之不去的疲惫感、频繁的发烧感染,将他正常的生活彻底击碎。
    血红蛋白
    一度跌至常人
    三分之一的水平
    连日常活动都力不从心
    更别提运动
    这种诡异的“血色清晨”现象
    ——晨起时尿色最深,
    成了他挥之不去的阴影。
    林先生今年28岁,自2014年始发贫血,在长达十年的病程中,症状并不严重,直到去年8月病情加剧,他在多家医院辗转治疗未果。听闻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立罕见病医学科,最终慕名来到中山医院诊治,被诊断为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这是一种罕见病。
    症状极具迷惑性,如何破局?
    林先生的症状极具迷惑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并非持续发作,时好时坏,且极易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混淆,诊断难度极大。我院罕见病团队中的血液科专家面对这个隐匿的“溶血杀手”,迅速启动精准诊断流程。
血液科王思力主任正在查房
 
    通过骨髓活检、高灵敏度流式细胞术检测PNH克隆等一系列尖端检查,真相终于浮出水面:林先生体内存在异常的PNH克隆细胞。这些细胞因缺乏特定的保护蛋白,被人体自身过度活化的补体系统错误识别并疯狂攻击、溶解(溶血),导致严重的血管内溶血,这正是“酱油尿”和重度贫血的根源!同时,这也大大增加了血栓形成和致命感染的风险。
 
    启用新型药物治疗,靶向狙击
    传统治疗手段往往难以有效控制这种由补体异常活化驱动的疾病。我院血液科团队紧跟国际前沿,依据最新指南,果断为林先生启用了新型药物治疗。
    困扰林先生半年之久的“酱油色尿”逐渐消失,尿液恢复清澈。
    持续一个月的治疗,林先生未再出现感染发烧。曾经连走路都气喘吁吁的林先生,体力耐力显著增强,已能满足日常活动需求。“早上起来再也不用胆战心惊地看马桶了,感觉力气一点点回来了!”林先生激动地说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王思力主任提醒:不明原因的严重贫血、反复出现的深茶色或酱油色尿(尤其晨起明显)、易疲劳、反复感染,需高度警惕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可能!尽早就诊血液科专科是及时诊断的关键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