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小鱼网

厦门 [切换城市]

心脏长反了!厦大中山为镜面心耄耋老人成功植入起搏器

来源:厦门小鱼网 发布时间:2025-10-10 00:00:00

 

    心脏长反了

近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成功为一例罕见“镜面心”高龄患者植入双腔起搏器

   近90岁高龄,反复晕厥

   林阿嫲近90岁高龄,因为反复晕厥来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治疗,心电图结果让医生捏了把汗:间歇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间歇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4:1传导),这相当于心脏随时可能“停工”。但棘手的是,超声检查显示:镜面右位心(心脏长在右侧胸腔)+全内脏反位!

    这是一种发病率仅1/10000的先天畸形,意味着其心脏与常人呈镜像对称,所有血管走向完全反转。

 

    什么是右位心?

右位心是心脏位于右侧胸腔的总称,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常合并全内脏转位。多数人无明显症状。

    右位心一般分为三类:

1.真正右位心(又称镜面性右位心),心脏和大血管全部反位,常伴有内脏转位;

2.心脏右移,由于肺、胸膜或纵隔的病变使心脏向右移位;

3.右旋右位心,也叫“假性右位心”主要表现为心脏向右移位,并做逆时针旋转所致。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属于常规手术,我院心血管内科团队在该领域积累着丰富的手术经验。然而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患者,尤其是近90岁高龄,对于诊疗团队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右位心患者手术与一般的情况不同,医生需要将手术习惯和技巧等进行180度“转位”,这不仅要求医生有过硬的基本功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对解剖结构和影像学检查熟练掌握,手术极具挑战性。

    对手术医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医生就必须改变平时的空间构想和操作习惯,甚至DSA机器操作都得是反的,手术难度很高。

    难度大考验医者技艺

    手术过程为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前,我院心血管内科起搏电生理团队做好充分手术预案,李枚娟副主任医师和侯炳波副主任医师充分了解患者的心脏的解剖关系以及静脉走行和心房的关系,确定电极导线的入径和走行。

    术中两位资深骨干克服思维定式,认真辨别毗邻结构,反复确认解剖关系,历时1小时,顺利为患者植入了双腔抗核磁永久起搏器。术后,林阿嫲恢复良好,症状明显缓解。

                  

    该案例的成功实施,不仅展现了我院在处理复杂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技术实力,更为罕见解剖结构心脏病诊疗提供重要参考,助力更多心脏疾病患者重获"心"生。

 

  术者介绍

    李枚娟     心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第八届青委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女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台海医学会心律心电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常委,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律学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福建省房颤中心联盟委员,厦门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常委。擅长: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等,以及冷冻消融术、左心耳封堵术;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植入术,包括: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ICD、CRT及CRTD等。并擅长心内科冠心病、高血压、心衰等常见病、多发病、疑难危重症的诊治。从事心电生理专业,参与完成电生理手术3000台左右。门诊时间:周一周四上午,周二全天门诊地点: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5号楼4楼

    侯炳波     心内科 副主任医师                   

       

    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律学分会理事,厦门市康复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擅长:各类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心律失常疾病的诊治,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攻读博士期间师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著名心脏电生理专家姚焰教授。参与完成电生理手术3000余台,熟练掌握了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失常、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术。门诊时间:周一周四下午,周五上午门诊地点: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5号楼4楼